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到底什么君子?什么是小人?一般而言,君子与小人是来自于他人的评价,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对于道德、品行、生产关系间的一种论断和规则,于是乎历史君将君子定义为有道德、有理想、有境界、有内涵的人。
君子自古以来就是模范,是典型,是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那么君子真正的修养是什么?
一、自我修身,完善自我人格,内圣外王。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一文中提到君子的修身之路,重在淡薄明志,宁静致远,内心宁静无杂念,品德高尚靠节俭。在社会生活中,这点较难做到。物质生活中,接触的诱惑来自方方面面,要淡薄才能明志,但见利忘义是常态;要宁静才致远,但心烦意乱,急功近利是常态;要节俭才能培养德行,但铺张浪费、奢华攀比是常态,由此看来,君子的修身之路是困难的。

但烈火中方见真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修身是否真?是否发自内心的诚?是否有抵挡诱惑的定力?是否有洞穿实质的智慧?修身既是对身体的爱惜,洁身自好,也是对思想的锤炼,强大内心,树立正确正向的世界观、价值观。所以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个器就是诚心正意,就是修身而来的定力。
二、品行似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利益众生。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对待万物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能否有利于他人,而不是别人是否有利于自己,这是君子与小人的唯一区别。先利人,后利己。不利人则不利己。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已。

利人必定利己,利己未必利人。利人者,是把自己融入了社会、融进了人群,是人群的一份子,看似略微损失了,实际是帮助了他人,也帮助了自己。利己者,看似利己,实际是是把自己摆到他人的对立面,争夺利则必有所害,终必损己。
三、平心静气待万物,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心态平稳,看待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接受,坦然面对,这是大智慧也是大胸怀。人有生死,物有得失。生死是万物之理,得失是天地之矩。患得患失,是逾矩;贪生怕死是违理。这就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经历、思考和学习,练就看破生死与得失,内心安宁。
于因上精进,而于果上随缘。这是超然洒脱的智慧。在过程中、在动机上勇猛精进、奋进拼搏,在结果上、在收获时放下随缘、心态平和。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正如面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不能选择是否面对,但可以选择面对时正确的心态。

君子的修养是一个人前进路上的修行之路,当下这一刻,你可以选择做君子,面对荆棘之路勇往直前,也可以选择做小人,面对坦途大道畏畏缩缩。当下,你的心念,你的抉择,已经决定了你未来的走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祸是福,唯凭识定。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东京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祝愿中国奥运健儿们自强不息,为国争光,勇夺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