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三部会议——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爸爸,来看我跳绳!”

        娃迫不及待地想从同学手中借过绳,展示给我。

        开学以来班上掀起了跳绳的热潮,一次也没有看他跳过,他兴冲冲的样子,真是十分期待。脑海里想象着身轻如燕,绳舞飞扬的样子。

        “爸爸快看!”他兴致勃勃地跳起来。

        “啪~ 啪~”

          我定睛一看:弓着腰、伸开手、跳得老高、有点慢。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儿子,你跳得不对……”

        还没等我说完,只见他逐渐慢了下来,不好意思的样子。

        我凑近他。你弹跳、体力都不错,但还缺少方法。我们一起学习吧。然后,我们打开视频,面对面一个动作一个动地学习,模仿,练习……

        当他回家的时候,兴奋不已:以前我不会跳,手不晓得夹起,人是这样弯起的,脚跳的嘿高……

        有关信心,还有方法。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你们课程部要开一个什么峰会?”

      “我们还是先具体到当前的任务——会议通知?”

        “……”

        不,这是“你”的峰会,会议通知是“你”的工作任务。今天我们的讨论是从会议服务角度畅想,你想要开一个什么样的峰会?

        02

        和往年一样。课程部、校务部、物业部相关人员坐了下来。

        从具体的事项罗列开始,来寻找有没有空白点?

        ——课程部。峰会方案、工作坊推进。会议规模、主办、报批、课程产品等。

        ——校务部。参会方式,会议通知。宾馆、专家、师生义工、放假、会议手册等。

        ——物业部。后勤保障,信息服务。主题片、场地、用餐、用车等。

        内容安排、时间有序、人员交叉、现场与峰会研究并行等,大家畅所欲言。

        03

        和往年不一样。协同作战,成功举办了两次峰会,除了具体事项的落实,今年有了更为从容的时间,和成熟的经验,让我们可以在一开始,来务虚地讨论,各个部想要的峰会。

        我们希望“不止峰会”。发挥平台化、学术性和影响,以主旨报告+工作坊为基础,以推广组为窗口。

        我们希望“人性化的峰会”。有全程的视频,有专题的网页,有细节的现场服务,互动“评价”贯穿始终。

        我们希望“共同体的峰会”。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让与会者会前、中、后都能参与。从学校+伙伴校+专家,会议报名起卷入有意愿的来宾,形成无地域限制的研究共同体。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理想的峰会。

        三部会议, 坐下来的时候,各部前期都分别牵头做了相关工作的思考,让会不局限于事务的沟通,而多了内容的创新,共同寻找、传承会议成功的因子。


        梅说连续发了几篇,没影了,以为不写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