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孩子成绩不好不是笨,而是学习动力不足

作为家长,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烦恼: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


做作业拖拖拉拉;


厌学、上课注意力分散;


做什么都不能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孩子明明很聪明,可学习效率很低……


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家长们头痛不已。



前段时间有个段子,孩子在运动会上高声呐喊,“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我们全家都快乐”,不禁让人陷入沉思。


过去我们常说“读书改变命运”,更多是希望可以摆脱比较贫困的生活状况。而现在说“读书改变命运”则是希望让内心更强大,更加独立自主,这就形成了一种外在的推力。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挖掘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不惧未来的竞争呢?


乐又迪英语创始人一芳在《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力》这本书说,孩子成绩不好,不是因为孩子比别人笨,而是因为没有具备极强的学习动力。


一、那孩子的学习动力从何而来?

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专注力、学习习惯以及生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些习惯的养成,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成长,有利于形成一种内部动机,也就是自我决定论。


通过自我决定论满足孩子的三种基本心里需求,分别是自主需求、能力需求和归属需求,如果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就会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


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就是培养孩子的内部动机,促进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主与自律。


那孩子的内部动机不足怎么办?


怎样培养孩子的内部动机,让孩子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呢?


二、“动力三感”提升孩子内在学习动力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是大多数家庭真实写照。


那么怎么样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不用”费“爸妈呢?


首先是培养孩子的胜任感。


1.让孩子尝到甜头


你的孩子是不是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很多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往往不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考试不理想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吃点甜头,告诉孩子“你能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保持持续的内在学习动力。


那怎么让孩子尝到甜头呢?


让孩子尝到甜头,就是让孩子在社交活动中,能够有机会表现最近的才能,感觉自己能胜任一项事情,也有能力做更多事情。


比如,你家孩子很会画画,你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画画比赛,让孩子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的同时 ,让孩子更自信,从而将画画坚持下去。


(1).舍得“用”孩子

你要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让孩子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


比如,我们家收衣服、扫地、拖地是六岁的儿子做的,每次完成这些事情,高兴得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2).挑战与能力相匹配

你要鼓励孩子完成有点难度的事情,有一点点难,但是通过训练他可以完成的事情。


比如,我不能让六岁的儿子做饭,也不能让六岁的儿子做他3岁就会的洗碗,而是让他收衣服,小小的身板,拿着长长的衣架撑,踮起脚尖吃力的把衣服撑下来,再取下衣架,再将衣服分类;通常忙完这个流程他已经汗流浃背,但却满足他的征服欲望,自信心也逐步增强。



(3).恰当奖励孩子

孩子做的好的时候一定要恰当的鼓励。


比如,儿子收衣服之后可以这么鼓励他:儿子,妈妈发现你收衣服可认真可仔细了,衣服分类也分得很好。


提升孩子的胜任感,通过试探,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愿意客服困难,自主学习,取得成绩获得成就感,诱发新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接下来是培养孩子的归属感。


2.让孩子有归属感

每年9月1日开学日,孩子们兴高采烈上学去,但是9月2日幼儿园门口准会出现“生离死别”的场面。


第一天孩子好奇幼儿园生活,通过一天的生活,聪明的孩子感受到了幼儿园的陌生感、不安全感,于是抗拒去学校。


那么怎么让孩子主动去学校呢?


让孩子有归属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孩子们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精心呵护、好朋友的陪伴让孩子逐渐找到对幼儿园的归属感,感受到被老师、同学们认可和接纳,从而适应幼儿园生活。


可见,当孩子感受到被学校接纳会增加他的归属感,也会更乐意去学校,更愿意去学习。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呢?


比如,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培养学校主人翁精神。


归属与爱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才更有动力。


最后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感,也是最重要的。


3.让孩子主动去做

如果孩子做一件事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被强迫,更有可能激发内心的力量,并能更有满足感也更快乐,这就是孩子的自主感。


比如,两个学生读同一本书,自己选择阅读的学生会读得津津有味,被老师分配作业来完成的学生更容易敷衍。


但是很多家长会过度参与孩子的决定,让孩子感觉自己的人生没有自主权,学习是妈妈要我做的,作业是老师要我做的,什么事情都是被动的,孩子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于是反抗。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主感?


让孩子有权利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主,从而获得掌控感;而不是简单地做指令的执行者,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有能力做好自己决定的事情。


作为家长要学会放手,没有原则问题的就不管,把决定权还给孩子,不替孩子做决定,用心嘉许孩子,不敷衍,对比孩子的过去,明确孩子的进步和改变,给孩子正向反馈,让孩子有参与感和归属感。


孩子喜欢的事,想做的事才能做好,为自己而做,从而获得成就感。


总结:

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却是未来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家长要在早期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