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圆月,似镶嵌在青花瓷中,含着温婉的玉之浸润,虽看尽颐和园的兴衰荣辱,却永远风情万种;两道着历史纹理的“栏杆”泛着微光,得“象外之象,形外之形”之余韵,方寸之间突显天地之近,画面大气如楚。
别致的构图,鲜明的个性,这样一幅充满“单字寡句”感的颐和园一隅,与刻意思索的作品不同,它带着拍摄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妙手偶得的庆幸,带着“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的畅快淋漓,带着“有时忽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的即兴随意。的确,稍纵即逝的拍摄灵感似乎大多出现在无意识的时候,正所谓“饮似长鲸快吸川,思如渴骥勇奔泉”,拍摄灵感何时出现、如何出现、浮现的又是何种灵感,均随不同的情况而改变。当然,任何倏忽的灵感都不能代替长期的拍摄积累。
拍摄者把景与情交融赋寓,在极简构图和大面积的留白中道尽千言。圆月和“栏杆”之间的跳跃,形神、色彩、动静之间的对比和呼应,体现出余味悠长的意境之美,视觉和情感冲击力强。观者在联想、推敲和品读之中收获了“圆月成珏碎华初,红尘走笔,泼墨丹青”“人间天上结离忧,翠袖红妆独倚楼”“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等古典意境美。
好的写意摄影作品,应“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如璞玉静躺在那里,不远不近,不言不语。等某一天你走过世界的繁华与喧嚣,阅尽世间的沧桑与多变,再来翻阅时忽然撞见这幅摄影作品,发现以前终究还是不懂它,此刻方醍醐灌顶甘露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