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胡蝶,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职个人执业中。拥有十多年心理学学习经历,多年心理、教育领域工作经验,以及系统的心理咨询受训背景。擅长人际困扰、情绪问题、个人成长、亲子养育类咨询。如需预约心理咨询,请查看我的主页预约方式。
对异性的接近,是对世界的接近。——河合隼雄《孩子的宇宙》
台湾导演、作家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一书中有一个短篇《思念》,我曾反复拿出来读过好多遍。故事讲述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小男生,很喜欢邻座的小女孩。每天回家,小男孩都会跟父母分享他的发现:她耳朵上的绒毛亮晶晶的诶……她咳的好辛苦,我好想替她咳哦……
还曾听做小学教育的好友涛讲过一个身边的故事。有一个男孩喜欢班上一个女孩,总是想要和那个女孩子腻在一起,温柔的老师告诉小男孩要结婚才能在一起,男孩便飞快地跑去画了张结婚证拿给老师看。
听到和看到这些小萌娃们对于“爱”的向往的故事,都会让我们心中倍感温暖。可是,等孩子们进入青春期,画风就突变了:
前不久,我的两个家有青春期孩子的朋友分别来找我诉苦。一个是孩子被初中老师发现似乎有谈恋爱的迹象,朋友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
另一个朋友,则是在儿子手机里发现他和班里一个女孩子相互表白了,朋友辗转反侧,一夜无眠。
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似乎只有两个脚本:要么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天真无邪时期的美好——大约是小学中年级以前;要么就是青春期的“早恋”与“禁忌”——大约是小学高年级持续到高中毕业。
对于前者美好纯真的感叹还未持续多久,很多为人父母者便开始进入欲说还休的担忧之中。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究竟在担忧焦虑些什么呢?询问了一圈身边有初中生高中生孩子的亲戚朋友们,发现大家的焦虑点主要集中在:
认为目前阶段学习是第一位的,担心孩子谈恋爱会占据很多的精力,影响学习成绩。
认为孩子的恋爱是不成熟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注定是会分手的,现在谈只是在浪费时间。
担心孩子过早接触性,受到伤害或对他人造成伤害,陷入麻烦之中。或者是通过不恰当的渠道接触一些色情的东西,超出他们的成熟水平,影响身心健康。
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谈恋爱——或者是“对异性的接近”,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或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
01
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原生家庭的分化
一个正常发展的孩子在学步期(约1-3岁)时,会经历和母亲——最初的爱的客体(primary love object)的分离个体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会从原先与母亲融合的状态到第一次经历与母亲身心的逐渐分离,这是一个孩子感知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开始。
有过养育经验的妈妈们会发现,以前那个整天像树袋熊一样挂在自己身上、心里眼里只有母亲的宝宝,慢慢地成了一条不断扭动抱也抱不住的小鱼儿,密切地关注着母亲以外的世界。
而青春期,是孩子第二次经历分化的阶段,只不过这一次孩子需要分离的对象,是整个原生家庭。
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先生曾提到:孩子对异性的接近,也是对世界的接近。
我们就是这样在逐渐离开对父母的眷恋的过程中慢慢自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的。而离开父母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产生对家庭以外的他人的依恋。
有时候,孩子的精神世界里有了另一个人的存在,对另一个人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可能会让父母在无意识中感到被抛弃,想要让孩子继续维持与自己融合的状态,也可能会在无意识中阻断孩子的这种情感独立的愿望。
我们在影视中、新闻里,常常看到一些所谓的“妈宝男”、“乖乖女”,没有办法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或者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还没有完成这两次分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青少年谈恋爱其实是说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又向成熟迈进了一步。
02
孩子面临的发展议题——安全、关系、性、自我
最近刷到一集国内心理咨询师和一位德国心理咨询师对谈的视频,颇有感触。
视频中,国内咨询师提到“早恋”的时候,后者十分不解何为“太早的恋爱”,因为在德国的语境下是不存在“早恋”这个说法的,他们普遍认为十几岁的孩子恋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在这个阶段还没发展出对异性/同性爱恋的情愫,反倒是需要引起关注的。
当中国咨询师提及父母普遍担心孩子“早恋”会影响学习,对方微笑着表示人生之中不只有学习,还有承担责任、发展亲近他人的情感能力,以及平衡生活的各个方面,等等。
是的,正如这位咨询师所说,学习很重要,但不应该是青春期孩子的全部。否则,我们就剥夺了很多孩子可以去发展自己的机会。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发展四个重要的核心生活技能/人生议题:
安全: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安全地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如何保护自己和重要的他人,如何在动荡变幻的世界里获得内在的安全感。
关系:他们需要逐步学习如何看待关系,怎样建立和维持健康成熟的关系,怎么与他人建立深层的联结,怎样修复关系,乃至如何面对关系的丧失。
性:他们需要发展对于性别角色的认同,学习和掌握科学健康的性知识,理解自己的身心发展阶段特征,学会尊重他人的身心边界,并发展亲密和亲近他人的能力。
自我:他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确认自己是谁,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以及自己前进的方向,等等。
有心理学家曾经生造了一个词 wildhood(狂野的青春),来形容青春期这个不断探索的阶段,而单纯的学校学习本身,是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内在的强烈向往的。
这就好比,一头猛虎需要在一大片原始森林里游荡,但你把它放进一个小山丘上,并告诉它就待在这里,不准离开。这对于他们的天性来说,真的是一种残忍的剥夺。
我们在新闻中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极端例子,上学期间家长明令禁止孩子谈恋爱,大学毕业后,马上催促孩子找对象谈恋爱,接着便是催结婚催生娃……
这样的极端例子中固然存在家长个人的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的孩子曾经都没有机会对爱、亲密、性(包括但不限于性别认同、性知识、性关系、性态度等)、责任等等有过一番深入的体验和思考,你又怎么期待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并且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因此,当得知一个孩子恋爱了,或许除了对于影响学习成绩和导向性关系的担忧之外,我们还需要看到这背后更为广阔和关键的、关乎孩子一生幸福的发展议题,那正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去经历和探索的!
也许你要问了,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办呢?
01
承认和接纳孩子独特的情感
当你发现孩子谈恋爱了,你需要承认孩子的情感是正常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青少年的时候,也会对某个男孩或某个女孩心生爱恋,这说明我们长大了。
你要用孩子能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与其沟通,一开始就需要特别注意你的语气和情绪。
如果他们感到你在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和价值,你很可能会被他们关在房门和心门之外,那样就无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发挥你作为父母、监护者的影响力。
你可以鼓励和倾听孩子跟你谈论他们的感情和关系。比如,可以问问孩子下面的问题:
你觉得他/她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特别?
你觉得他/她最欣赏你的地方是什么?
你们在一起时,喜欢做些什么?感觉如何?
当孩子能够跟你谈论时,还可以对孩子表达感谢:谢谢你愿意跟我谈,谢谢你愿意信任我,以后你有任何这方面的问题或疑惑,都可以来跟我谈。
当你能够承认和接纳孩子的情感,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个体来对待的时候,孩子才能够安下心来,去展开作为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个体的发展蓝图,而不是把很多的精力消耗在与你的对抗之上。
02
陪伴孩子一起学习和探索相关的知识和议题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向成年期的生理过渡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身心发展充满了困惑,极其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的话,他们就会从网络媒体等有可能不太可靠的渠道去寻求答案。
所以,我们需要确保孩子拥有了解健康的性知识的渠道,比如给孩子推荐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科普书籍、科普公众号等资源,推荐孩子参加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公益课堂。
当然,最最重要的资源永远是父母自身。如有可能,我们自己最好能够系统地学习性教育的知识,在孩子面前展现对于谈论性的坦然、健康、开放的态度,这都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示范。
我们还需要借助和孩子沟通的机会,帮助孩子评估他们的恋爱关系,和孩子探讨怎样和异性打交道,以及对于健康的两性关系、成熟的爱恋的看法。比如:
“成熟的爱”的特征:你对别人的关心比别人对你的关心更重要一些。这种关系令人向上、精力充沛。你会感觉很棒,轻松愉悦,精神抖擞。
“不成熟的爱”的特征:你觉得别人对你的关心比你对别人的关心更为重要。你的爱对别人来说是一种负担,处于恋爱状态让你觉得疲劳。你会常常感觉迷茫、压抑、脾气暴躁。
03
为孩子设立合理的行为界限
我们需要跟孩子探讨和设定与异性交往的行为界限,学习如何保护和尊重自己与他人。这可能涉及到:
与孩子讨论何为成熟的性行为(身心成熟、掌握必备的性知识、有能力承担后果、动机成熟等),何为不成熟的性行为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
需要跟孩子讨论我们现阶段能够接受和不能接受的身体接触的程度,以及如何对不能接受的行为表达拒绝。
跟孩子讨论与异性交往的禁忌,比如不能喝酒、抽烟,进入未成年人禁入的场合等。
跟孩子谈论对于恋爱交往以及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平衡。
我们还需要用我们的态度和意愿向孩子确保,任何时候在孩子感到困惑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她都可以来向我们寻求帮助,我们永远是他们可以选择信任的人。
我们越是温暖而开放地与孩子探讨,孩子越是有可能采纳我们的意见,降低一些性上面的冒险行为。
04
鼓励孩子对生活的其他方面保持开放
青春期的爱恋,大部分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很可能会经历失恋。而青少年大脑的前额叶(掌管执行功能、认知判断等)比边缘系统(掌管情绪)更晚发育成熟,他们很可能在情绪冲动之下做出一些危险行为。
有调查数据显示33-40%的青少年自杀是因为失恋,我们也需要对孩子的失恋给予和恋爱一样的重视。
及时给予失恋的孩子温柔的关爱和呵护,陪伴孩子一起面对和哀悼关系的丧失。当他们的情绪行为反应超出了正常的时间周期和强度时,我们也需要帮助他们寻求外界专业人士的介入。
而在这之前,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比如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确保他们不是眼中只有恋爱,而是还拥有生活的其他方面。
支持他们继续和其他朋友交往,参加活动,保持自己的爱好。这样,当孩子经历不可避免的失恋时,他/她才不至于觉得整个世界崩塌掉了。
最后,我想借用一位好友的话来结尾:
”好好利用爱的能量!”
一方面帮助我们的孩子培养爱和亲密的能力,将内在的发展轨道从母亲、原生家庭转移到更大的世界的轨道之上!
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自身,在对孩子的爱与接纳中慢慢地修行!
参考资料:
《孩子的宇宙》河合隼雄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劳拉·E·伯克
《从尿布到约会(12-21岁)》黛布拉·哈夫纳
《解码青春期》乔希·西普
——END——
关于作者:胡蝶,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目前个人执业中,拥有1200+小时的咨询经验,目前正在招募平价中长程来访。专注分享心理和教育领域的读书、观影、育儿等原创文章。欢迎关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