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职位的提升,越来越觉得职场的情商高于智商。情商不是一下子算清楚1+1=2这么简单,情商是判断在何时说出这个答案,用什么方式回答,面部表情是什么,传送了什么样信息,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好这些信息,并用认为完美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得需要调动多少脑细胞啊。
作为一名信奉极短思考路线的人,往往都是拖口而出,说出的刹那,才发现有人尴尬、有人面无表情、有人不知所措,所以那个叫“后悔”的东西此时翻腾而来,恨不能一下子吃了它。我也是暗暗品尝了多次“后悔”之后,才开始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慢一点、为什么不能把一句话在脑子里绕三圈、在嘴巴上停一停才说出去。
一次业务协调会,总监总结了前段时间的工作,对一个部门的表现隐隐提出了批评,会议快结束时,总监问:“还有问题吗?没问题散会。”——其实这时说这句话,相当于一个结语,大家都会知趣地说没问题,有问题的也会单独沟通。而那天,那个被批评的部门经理坐不住了,没等总监的话落到地上,她抢先答了话:“我有件事情想补充一下。”大家先是一愣,总监也略有惊讶,很快就镇定下来,把探出的预备离开的身子又放回沙发中。
这位同事先是讲了前期工作的困难,后又说了自己做了哪些努力,言外之意,她尽力了。随着她讲话时间的拉长,总监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仿佛在等一场山洪的到来。
等她把话讲完,总监环视了一下,说:“散会!”总监毕竟是总监,情商超高啊,就在这时,依然能把控大局。大家抓紧做鸟兽状散了,空留下那位同事还有略有愤愤不平。
遇到这种情况,其实还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会后找总临单独沟通,不要过分强调自己做了哪些事情,而是从这些事情里总结了哪些经验和改进措施,这算是一个积极的解决问题方式。
会后那位同意还是气愤难平,又向其他同事大倒苦水。听的同事大多是表情纠结,他们实在不是知道此时应付安慰她,还是劝慰她。
我也是吃了多次“后悔药”之后才领悟到如此深刻的道理。也曾沉不住气,按捺不住喷涌而来的话语,当众让人面露尴尬。只是图一时痛快,其实要为这痛快付出更大的代价。
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有时就算表达的是善意,因为语言、表情、肢体也同时传递了各种信息,以及接听人当时的感受,都会把善意扭曲甚至直接到恶意。所以,你想表达什么,不代表实际就传达了什么。
记得一次一位女士找我对接工作,她提出问题,我也极快地回答了她,当时感觉让她满意而归了。但这事过去许久,才辗转听同事说,那位女士对我处理这件事情很是不满。因为过去太久,我都回忆不起当时的细节了,只记得她问了我答了,可能是当时的某些细节让她误会了吧。事过境迁,再去揣测当时的情景也是徒劳。
南怀谨在“做人六字决”中说到静:少说话,多倾听。在职场中要做到少说多听、少说多做其实很难。职场就如同一个舞台,
每位职场人都是演员,所有的人都想演主角,都想尽可能多的展现风采,为了争取更多的镜头,就要说台词,不停地说,以期得到更多机会。
在这个舞台上,不是求把话说得多,是要说得合适,说得恰到好处,用一个惯常的词就叫舒服。这最考验情商,考验讲话人的水平。我们会发现,赢得掌声最多的不是那个讲得最多的人,是讲得最有力度、最有份量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