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生病了,纠结去不去探病。想了想,还是去吧,毕竟生病不舒服,能够体验友好的医院之旅。
我曾经在想,人患了不治之症,徘徊在生死的边缘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毕竟很少人像《滚蛋吧,肿瘤君》里的熊顿那样坚强,乐观。
医患关系差,医改一改再改,主要还是医学知识不够晦涩,难懂,也因为生命变幻无常。
走进高大上的医院,先排个长队,哇,靠,挂号,病人怎么这么多,尽往大医院挤,生起病来,才知道同病相连的人那么多。诺大的医院,东转转,西逛逛,分不清东西南北。这是医院初体验。好比写作,不知该往哪里走,哪里才是我要到的地方。
到了诊室,医生问了一些情况,然后刷刷刷打印几张纸,检查的,拿药的,心里面还没弄明白,就要离开了。真是病得不明不白。上网查了资料,总算了解了一些,后来,又在想,不相信医生,又何必去看病呢!只是与有些医生说话好累,好难沟通。好比写作时写不下去的瓶颈。
现在有一、二、三级医院。小病到一、二级医院,大病到三级医院。好比初级作者,中级作者,高级作者。
生病了,就想记录生病感受,那是生命对我发出的警号,你要重视生命了。痛苦,你得经历;欢乐,你得笑看。
小时候,挺希望自己生病的,有人关心,可以不用去上课。这些填补了了不舒服的空白,或许孩子的世界里根本没有痛苦。因为热爱,可以一往直前。
文章里有病句,需要修改。可是,看来看去,都觉得不像病句,而是作者的写作风格。生病,也是一种风格,命运赋予你的交响曲,或许过程中饱受折磨,事后才发现,所有的都是最好的安排。
写作风格好比说话风格,总有一套规律,每个人的都不同。鲁迅雄劲,贾平凹理智,蔡康永细腻.....这也是我个人的一种体验。风格展示着作者的内心世界,读起来饶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