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看《三国演义》喜欢刘备;但是看到了电视剧的评论和这本《三国纪》之后,我就更喜欢曹操了。为什么呢?结果显而易见,《三国演义》或者说是罗贯中这个人,就是 “尊刘贬曹”的;而评论和《三国纪》则公平公正地去做了具体的分析,再加上我的思考,认为曹操比刘备更好。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在三国中,魏国和蜀国 占天时(我认为);吴国占地利;蜀国占人和。为什么刘备也占天时呢?因为刘备也跟曹操一样有着“大汉光环”。只不过刘备的光环是2.0的,他可以以大汉的名义去消灭曹操。曹操也深知这一点,于是就把天子安放在了他的地盘。我认为可以说是互不相让。刘备占什么人和?占人和的原因照样是因为他有着“大汉光环”。使更多的人去归顺他。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他非常的仁慈。不过,他仁慈不代表他没有野心,他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来了个 “咸鱼翻身”,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的心里可能就在想: “我再也不帮助那软弱无助的汉献帝了! ” 当然我们也不难看出“曹操做事光明;刘备做事虚伪”。
说曹操做事光明,不代表他做的事全都是对的。可他至少光明磊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刘备却一直假惺惺地举着一个 “匡扶汉室”的名义,基本上也没做出什么对汉室的贡献。(刘备的虚伪,也能从借江陵看出。)
再说说灭亡。先说说魏国,魏国最先灭亡,原因就是因为曹操和曹丕一起把天时扔掉了,曹操的天时本身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自己不称帝,却为曹丕奠定了称帝的基础。这下倒好,曹丕称帝,没有了天时,曹家成为了众矢之的,很快就被司马家族给灭掉了。
蜀国的灭亡源于刘备先后没有了两样东西:“人和和天时。”这倒不是刘备刻意丢掉的,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说没就没的,刘家是处于被动的一方。自从刘备经历了夷陵之战的惨败之后,便一遍不起,临终前托孤诸葛亮,给予了他国家大权。甚至还对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就是说如果他的儿子刘禅不行的话,诸葛亮就可以把它废掉自己当皇帝或者是废掉之后在另外立一个。可最终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做。诸葛亮执政之后,老百姓的生活就过得没有那么好了,人和首先没了;曹丕废汉献帝自己称帝后,蜀国总不能为了汉献帝的事就与曹丕决一死战吧?既然不决一死战,还是要发展自己国家内部的话,就证明现在所做的工作都不是为了复兴汉室,天时也没了。
我把孙权留到最后来说是因为他的子孙后代都非常的差,还自相残杀,但他的国家是最后灭亡的。因为他并不是真的想一统天下,只要他还是一个城邦就行。于是他的信念就是一个字“稳”。并不急着称帝,以免成为众矢之的。他还能屈能伸: “他在刘备弱小曹操强大的时候,为了与刘备建立关系联合抗曹;可最后为了夺荆州,又去投靠曹操,拿曹操当靠山。”所以,我们要在不同的境遇里灵活变通啊!
三国,是一段精彩的历史。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