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太累,所以文章码了一半就睡了,昨天继续补更,断断续续写了一些发布了一些,没想到一天更新次数有限,导致昨天写的没法儿发布。
两个孩子今日不在,一个外婆带些回娘家,一个爸爸带些去水仙花海观察水仙花,真是难得的清闲,于是一本书,一碗小米粥,开启周末。
很多时候都觉得看的书内容不怎么记不住,可能是没有静心看,用心记。 俞正强老师的这本书之前看了一遍,买了一系列3本,另两本却都还没动。
都说时间是挤出来的,可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学校琐事实在太多了,一学期两次团队课研,再加七七八八、大大小小的活动,期中和期末考,很忙却忙不出个什么,也许是做事效率太低吧。
唠唠叨叨一堆,有时500字还挺难凑的哈哈哈,重温第三部分“反思教师成长”部分,切入正题吧!
记得俞特在《什么是一节好课》讲座中说过:中国教育“减负”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减不下来,关键是教师专业水平太低了。教师专业水平低,课堂效率就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好,那教学质量怎么提上去,就要靠练,日复一日机械式的靠刷题把成绩刷上去,这样的学生思维是禁锢的,即使有好成绩却缺少创造力,很容易在被淘汰。
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可分为新手、高级新手、胜任、熟练、专家这五个阶段。通常是从模仿上课开始,慢慢地能独立上课,慢慢地能分清知识点、落实知识点,慢慢地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慢慢地知道承载知识学习的是哪些相关的经验与思想,慢慢地知道有些课必须由教师示范帮扶,有些课其实学生可以自己解决。
修养与修炼的进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想要持续性的专业发展,唯有思考与践行。
及时对课堂进行有效反思是提高专业发展的一大法宝,因此,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学的得与失,另一方面是关于得与失的原因,注意避免失误的主体发生偏差和浅层次的错误归因。
俞特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基本功、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生成能力、教师品德。 其中,教学生成是一位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有的。这点也是我们教师或教育专家在思考教学生成时一直忽略的事实。因此在评课时比较妥当的方法是以上课人的专业水平作为参照标准来分析他的课堂,并指出他应该如何继续努力,可以尽快进入下一个专业发展水平,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提出想法。
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教学材料的选择会十分简单却能揭示数学本质,材料简单了,材料少了,数学思考就显现出来了,数学味就真正体现出来了。
每一位教师要认识到教室专业发展是时间占有的结果。要做得好,最好拜师学艺,态度要恭谨有礼,从培养教学习惯——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如此螺旋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