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还须饼(《中国吃》系列)

中秋赏月还须饼(《中国吃》系列)

七夕乍过,闲不住的饮食男女最是期待的莫如中秋节序了。也恰值三伏弩末,金风送爽,玉露凝珠,月满如盘。远自周代伊始,便有了八月三五迎寒、祭月之俗。“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礼记》)。虽月有朔望,而以仲秋为满。“钱塘观涛”也向以八月十五为大潮,究其缘由,乃地、月、日处于一条直线上,系天体引潮力所致。故而此夕月亮距离地球最近,大而满、亮如银。

旧俗祭月颇为讲究:“十五日祭月,香灯品供之外,则团圆月饼也。雕西瓜为莲瓣,摘萝菔叶作娑罗。香果蘋婆,花红脆枣,中山御李,豫省岗榴,紫葡萄,绿毛豆,黄梨丹柿,白藕青莲。云仪纸马,则道院送疏,题曰月府素曜太阴真君。至于先丁后社,享祭报功,众祀秋成,西郊夕月,乃国家明禋之大典也。”(清人潘荣陛著《帝京岁时纪胜》)明清以降,民间有用泥塑出的“兔儿爷”(“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明人纪坤《花王阁剩稿》)及用纸扎出的“月光马儿”(“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儿,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色,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一并焚之。按宛署杂记:千张凿纸为条,与冥钱同。”清人富察敦崇《荆楚岁时记》)以为祭祀的习俗。至于神话传说里可供席上谈资、市井巷议者,无非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聊聊数笔而已。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宋人苏轼《留别廉守》)月饼之成为中秋节令食品至少不会晚于宋代,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里,周密辑录的《武林旧事》一书中亦有记录。过去清宫自康熙帝修热河避暑山庄行宫起,诸事不厌其繁缛。及至高宗亲政,堆成宝塔式的月饼,最大一只重逾十斤,雅称“年年有”。其后慈禧垂帘,位高却难易女儿身,恶其“月饼”与“月病”谐音,遂改“月饼”为“月华糕”口谕宫廷,而另一道懿旨则是将原本一天的节日改为五天,正节以外,前后各两天以“迎节”、“余节”而名之。

时光荏苒,朝代交替,万象更新。“月光马儿”是不会再有了,“兔儿爷”也只作为孩童的玩具摊铺售卖,过去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祭祀习俗恐怕也要双双进入历史的故纸堆,成为历史、民俗、掌故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中秋赏月、家庭团圆、亲友聚会的习俗总会是不变的,那月饼也同样是离不得的。

老北京的月饼无外乎自来红、自来白、酥皮、翻毛儿等聊聊数种,皮壳硬而馅心少,馅料也无外乎山楂、枣泥、核桃仁、葡萄干、芝麻、干桂花、冰糖等及油脂,自然比不得南方的苏式、广式月饼。

“淞南好,时物荐秋香。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新谷渐登场。”这是清嘉庆丙辰岁贡、上海南汇人杨光辅《淞南乐府》里的一首词,其自注曰:“月饼,即桃酥之类。雪糕,以新米粉为之,盛夏即鬻于市。盖邑有五十日沙粳收薄而早登。”或许是苏式月饼的雏形吧。魔都上海以经营月饼而享誉业界的店铺颇多,如1842年(清道光22年)开业于上海南市董家渡天主堂街且有真伪之争的老大房茶食店是苏式月饼的翘楚,1925年浙江慈溪人叶启宁于塘沽路开设的叶大昌南货店之宁式月饼最负盛名,1922年由杭州城隍山常寂寺维钧法师的弟子赵云韶创办的功德林蔬食处以创制净素月饼而声誉日隆。而经营广式月饼的名店则有广东中山人钟安樵1902年开张,与“同芳居”、“怡珍居”、“群芳居”齐名的广式茶点“四大居”之一的“利男居”,1915年广东南海人冼冠生创建的“冠生园”,1926年广东南海人蔡建卿创办的新雅粤菜馆等,其中却以1851年(清咸丰元年)广东人“胜仔”经营的“杏花楼”为最。

杏花楼原本叫做“生昌号”,开在虹口老大桥直街第三号门,1883年9月28日在《申报》刊登一则启示后(“

生昌号向在虹口开设番菜,历经多年,远近驰名。现迁四马路,改名杏花楼。择于九月初四开张……荷蒙仕商惠顾,诚恐未及周知,用登申报。”)遂迁往四马路(今福州路)343号现址。后几经易主、扩大经营。先是被广东人洪吉如、陈胜芳盘下,后归李金海所有,终由一家售卖广东甜品及粥品的小店而为粤菜专家。1934年6月24日又于《申报》刊登出一则启示:“四马路杏花楼,为著名粤菜专家,烹调适口,招待周到,内部布置尤为富丽,以故政商各界,凡有宴会,大都在该楼假座,该楼主李君,于近日天气炎热,特添设冷饮小食部于西首,经售各种冷饮品及各色西点,定价低廉,业于昨日正式营业矣。”海上春早,申江夜迟。旧时的四马路即今福州路,报馆、书店、印刷局鳞次栉比,各色宵夜场馆也是比肩而立,文人墨客常是杏花楼的座上宾。章太炎先生曾有题词:“蜜汁能消公路渴,河鱼为解臣君愁。”及至经营月饼,特意延请沪上名画家、月份牌画大师、著名的商品商标包装设计师杭穉英先生绘制了《明月嫦娥图》作为饼盒包装。杏花楼月饼有“玫瑰豆沙”、“奶油椰蓉”、“蛋黄莲蓉”及“五仁”四大名品。用料考究,如海门大红袍赤豆,湖南通心湘莲,海南特级椰丝,广东西山橄榄仁,新疆北山杏仁,云南头箩核桃等,加之精湛的制作工艺,故而行销全国及海外,百年不衰。

对于月饼,我总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滋味。季节性强倒也罢了,关键自己做不来,加之口味刁,恐怕除了杏花楼的月饼,其余是不予问津的。远处皖东,父母在世时,每年节前,上海亲眷都要邮寄一盒印有《明月嫦娥图》的杏花楼月饼。四种八块,全家分食时,每块又被分作四小块。父亲是个精细的人,但凡需要分配的食物,总能量化,有数字的精准,也包括用餐的时间。时交酉正,满月东升,举家用餐,喝规定好的一小杯桂花酒,吃四分之一块月饼。有节制的欢乐或许才是幸福的极致,如望月之满。

2011年及2017年,父母先后驾鹤西去。而自己常常是离多聚少,而这离又常常不是别离的离,而是诀别的别。好在这杏花楼月饼如今随处可以买到,学一下被贬黄州时的苏东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或者与友朋唱和,不也乐哉?


《丁酉中秋前夕寄诸友人》:谁分光影到南楼,此夕吟怀倍觉幽。看得人间几秋月,觅来云外一扁舟。诗堪散淡书堪旧,道也平常梦也休。犹剩相从三五个,银台碧海共神游。


《丁酉中秋遥和海上老友》:雕栏遍抚总西楼,荒庭桂馥蕊兰幽。沧海漫识几回月,征程简从一叶舟。名宜早著朋宜旧,少病乱离老病休。杯酒且吟邀仙客,天门江楚待重游。

或者学一下被贬荆州时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独自成咏,亦可遣怀!


《己亥中秋》:浑沌天无月,晓星牵一风。笼禽鸣欲曙,斋客坐成翁。馥气连庭桂,幽情在涧松。己亥中秋至,咸泪味酒同。


《寄远》:待尔中秋至,几旬近重阳?江左忽夜雨,白露渐成霜。萧萧木叶下,徒忆空隔洋。茱萸浑是草,登高情足殤。

(原创作品:樊剑勇2019年10月31日写于半夏斋。)

(重要声明:未经作者允许,谢绝转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是中秋节,特地来科普一下啦!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
    轻舞飞扬乱风绪阅读 736评论 0 0
  • 中秋节 今天是中秋节,特地来科普一下啦!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坚持不出局阅读 891评论 0 3
  • 芳菇凉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
    wuli芳苓阅读 1,170评论 0 10
  • 老公因为肾结石需要回老家做碎石和休息,因为老家的收费价格低,他走的这几天我想了好多事情,家庭、父母、上班的压力使得...
    未来7年沙姐姐阅读 136评论 0 1
  • 写点东西,出本书是好多人的梦想。 以前,写作的门槛比较高,必须变成铅字,出版了才有意义,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网络发...
    木子夫阅读 469评论 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