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同学的妈妈问我说:儿子每天都很磨蹭怎么办?
我让她说下细节:儿子特别磨蹭,没有时间观念,上次老师也说在幼儿园画画也是的,大家都收东西了还没画好。今天早晨我们上班7:30出门上班,他就开始吃饭了,结果奶奶送到幼儿园已经快9点,一定是在家里又玩玩具了。
我经常会有意无意听到类似关于说孩子磨蹭的家长,也有些家长向我求救:孩子才这么小,就如此磨蹭怎么办?
其实,从这些父母的语气里,真正表达的不是孩子磨蹭这件事,而是传达出的作为家长遇到孩子不符合她的要求时的焦虑。
在幼儿园里,画画最慢的这个孩子,从我们成年人的眼光看,肯定是做事非常慢且磨蹭。但我们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性,你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的速度都一样,何况画画,本身就是一个有自己构思的作品,里面绘画元素的多少,每个孩子也不一样。即使说,孩子们画一样的画,有个孩子中途做了点别的事情,而耽搁了画画,这也非常正常。中班的孩子本身就对一切充满了好奇,自控力也相对比较弱,无非是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是有可能影响了老师的进度,有可能耽误了家长的时间,成年人的我们都知道自己的角度,却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去了解他对于时间的需求。
在以往做教育机构的时候,来找我的很多家长都是因为孩子“磨蹭”的原因,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家长都因同样的问题。
我做教育机构,要赚钱,我更多的要迎合家长的需求:他们急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告诉他们怎么做,可以快速解决孩子起床磨蹭、洗刷磨蹭、吃饭磨蹭、做作业磨蹭……一系列的问题。我给家长们讲解《儿童时间管理》,包括这种方法也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里面的很多方法特别好,也很实用。关键还是很多家长反馈这个方法,刚开始效果还不错,随着孩子心智的成长,方法执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最后放弃方法。而我用在女儿身上,效果也还不错,在此过程中,也是跟女儿斗智斗勇。
而实际情况是,再好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家长在实践方法的过程中,自己的心态、情绪、语气、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方法的执行。
方法论,这些都是标,没有找出孩子“磨蹭”的根本原因。或者说不了解孩子的心理。
后来,我放弃了工作,也基本放弃了方法论。我不再执着于各种育儿方法以及技巧,开始上各种个人成长课,一步步解决我自己所要面临的人生课题,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当开始折腾我自己的时候,当育儿过程中再次遇到各种难题时,我便可以做到云淡风轻,当我做到如此放松的时候,我的智慧便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出来。很多时候,在首先照顾好自己情绪的前提下,凭着做母亲的本能去养育孩子,只是偶尔用一些育儿方法和技巧和孩子进行亲子活动。
清晨女儿上学前在家速度也不快,这里的“快/慢”我觉得是成年人的眼光。对于孩子来说,“慢”就是他们的节奏。他们是新生的生命,对于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或许穿衣服,洗刷,吃饭对于成年人的我们来说,只是在完成每天的例行公事,对于孩子来说,穿衣的不熟练,以及对于小手伸进衣袖时空间的感知,包括刷牙时,牙刷毛刷过牙齿,触碰牙龈的感觉,还有品尝粮食的香味,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而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在经历着怎样的思考,感受着怎样的感觉,这些作为成年人的我们真的不知道。
反而,我觉得每天被各种压力赶着向前进的我们,更应该慢下来,向孩子学习,品味生活:为一片树叶驻足,为一朵云彩发呆,和飞过的鸟儿问声好……
所以,现在,我不再执着于很多专家传授的各种育儿方法,我更看中孩子能够在幼儿园甚至更长的阶段,找到他自己内在的节奏,跟随着自己内在节奏前进,而不是人云亦云。允许孩子以他自己的节奏慢慢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当一切好奇心丢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童年结束了。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容颜渐渐老去,然而是否永葆童心,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