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沈复的《浮生六记》是在上初中的时候一篇古文课文《童趣》,节选自闲情记趣章节,最近才把完整的书买来读完,作者沈复处在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他从小到大是一个充满情趣的人,有点俏皮,又很有幽默感,字里行间记录之详细,感情之真挚,无一不令人动容。
其中坎坷记愁篇开篇写道“人生坎坷都是从何而来的呢?往往是自己作孽得了报应而已。我则并非如此:多感情,重承诺,爽直不羁,结果转而成了牵累。”总结了他自己后半生命运坎坷的原因。此篇读来觉得悲从中来,尤其是沈复父亲去世的片断,他在妻子去世后带着灵牌回乡,让其子女为妻子服孝,之后弟弟建议他先回扬州,父亲回来后再加以劝解,等怒气消了再专门写信让他回家,于是作者重新回到扬州,卖画度日,等到来年故乡仍是没有消息。三月份他接到女儿的信知道父亲生了病,此时的他又是犹豫不定,怕触父怒,之后又接到信说父亲已经辞世,此时哭天抢地已经毫无用处,他的亲弟弟和弟媳居然一直向哥哥隐瞒了这个消息,在父亲临终之际沈复竞无缘再见父亲一面,正是应了他妻子芸生前的那句话“亲戚不如朋友”。
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妻子的亡故让沈复备受打击,后又遭遇了父亲辞世他不在身边,儿子少年夭折,一个人在短短几年遭受了如此多的变故,基本上是生不如死,幸得有朋友接济相助,又能够通过工作赚钱养活自己,暂时性的度过了难关。处在那样的时代,大多数老百姓以农耕为主,少数的经商者,少数的通过科举走仕途的学子,再没有其他多样的谋生手段,作者在父亲亡故后捉襟见肘,漂泊流浪,他的弟弟毫无仁义之心,只顾自己,读来不免觉得心寒,弟弟继承了父亲的所有家产,而作者仍是答应了弟弟的要求,在居无定所之际倾囊相授,将仅有的钱全部给了他来安葬父亲。总之,为人子女做到了问心无愧,这实在是难能可贵。沈复这一生,贤妻陪伴,知己两三,足矣。
反观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刚刚参加工作的几年中,同学、朋友之间的相互攀比,房子、车子、收入似乎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很多人急于求成往往快速的向现实妥协,放弃梦想,没有脚踏实地的耐心和恒心,不努力更谈不上抓住机会,在别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时嗤之以鼻,质疑、抱怨、负能量满身,这样的人十分可怕。同是接近而立之年,能做到无愧于心,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太少了,更多的是像沈复弟弟这样的人,势力,嗜财如命,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及不上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路人尚且出手,兄弟何必相残!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一个人倒霉至少有这么一个好处:可以认清楚谁是真正的朋友。”大浪淘沙,始见真金,在自己落魄、陷入困境之时,方能看到谁是真心为自己好的人,这样的人,足以成为相交一辈子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