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开启了我“做自己”的人生新模式
——题记
“多头女”(方言,意思是多余的女儿)的经历几乎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
偶遇刘主编的写作课,是在一次晚自习后,当我看到“从什么都不会到提笔就写”这个主题时,心头顿时一亮,因为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写作课!
但我随即又犹豫了,要不要买,老公会不同意吧?坦白说,虽然我是个经济独立的女性 ,但生活中的我却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尽管我讨厌这样的自己,但又真的无力改变……
是什么让我成了这副德行?写着写着,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事实——我是个“多头女”,我不值得拥有!
我看见了蜷缩在炕角哭泣的女孩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每周习作《我的小时候》,我的头脑里立刻浮现了小时候我蜷缩在炕角哭泣的画面。
我是家里的三姑娘,是在全家人对儿子的盼望中呱呱坠地的。第二年我们全家的宝——弟弟就出生了。有时候孩子们争个什么东西,舅舅总戏谑我是个“多头女”,还要怎么怎么地。似乎我真的是个多余的人!没人疼,没人爱的多余人!
弟弟在寒假期末考试中考了双百,爸爸奖励他一辆电动玩具车。蓝色的小车欢快地在地板上跑着,呜呜的声音响彻整个房间。我伸手拿,却被弟弟挡住。我扭头上了炕,蜷缩在炕角任泪水肆意流淌,心里暗暗发誓“下次我也考个第一名,让你们瞧瞧,我才不玩你的车呢。”此时妈妈不知在哪里忙碌着……
“我一定能做得更好,让你们瞧瞧”的信念就是那时候被种在心里的吧!原来我一直寻找外界对自己的认可,而不是自己的心!即使有时候已经做得不错,也从来不给自己一个肯定,曾经美名其曰地形容自己“手拿一把利剑向失败的阴影砍去!”原来,我一直没有认可过自己,一直辛苦地与自卑战斗着!
总是渴望别人的关注!总是在乎别人的眼光!不能遵从自己的心做选择!挑选衣服时,我首先想“妈妈会不会喜欢”,做决定时总想获得别人的肯定,才觉得安心。追根溯源,原来是需要忙碌的妈妈给我一个温暖的、安心的拥抱。原来是我缺少了一个“无条件爱的童年!”
小时候经常肚子疼,当我求救于妈妈时,她总是说“我又不是医生,能拿你怎么办?”原来我对自己感受的忽视来源于此,写着写着我对自己的人生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解读。
现在我已身为人母,可以理解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农村的多子女家庭,父母能保证我们吃饱穿暖已经很不容易,对儿子的偏爱也属人之常情。但童年时期爱的缺失、关注的缺失,让我没有学会爱自己、关注自己!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做自己、爱自己!是写作让我开启自己的人生新模式,感恩写作。
今年暑假我独自一人报了游泳培训班,遵从自己做决定的感觉真好!虽然这在别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因为看见自己,所以我不要大宝和我有一样的人生底色
因为是双胞胎,二宝生下来体弱,所以大宝两岁以前主要是爷爷奶奶照顾,属于易哭易怒的性格。我是懂点心理学皮毛的人,知道这和缺乏安全感有很大关系。
每次育儿日记的记录都让我从孩子哭闹发飙的事件中跳出来看到孩子的内心需求,看到我童年的影子,渴望被关注的影子。他求抱抱的要求总是很多,有时候抱得我怪不舒服,我一推开他,他就躲在一边委屈地哭起来。
穿越时空,我看到一个小女孩亲呢地抱住妈妈的胳膊,被一把推开,嘴里叨叨着“这么热的天气,肉挨着肉,热死了”。这个小女孩30岁了,才开始爱自己。难道孩子要重蹈覆辙吗?不!我要在他的心田播下关注的种子,爱的种子,安心的种子。在他的头脑植入“自己是重要的”观念。
如果不是静心写作,我或许也能知晓这些,但肯定不会有这么快,这么清晰的认识。孩子很快就会长大,童年只有一次,但它却是人生的底色,宏伟蓝图由它定。感谢写作让我醒悟,让我知道要给予孩子人生更安定的底色。
大宝这段时间总是抱着我脱口而出“妈妈,我太喜欢你了,喜欢得不得了”。“妈妈,我爱你”。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童言最真,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疗愈效果。
写作不但疗愈着我的人生,而且惠泽孩子,堪比灵丹妙药,我会一直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