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例外的,今年过年一家大小还是在娘家度过,这已经是第四个年头。
这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每一条乡村小路,每一座山闭眼都能想象出它的模样,每一个村口、田边、小河边都能想起发生的一些趣事,人——这些人要么老去,要么已经长成他们曾经嘲笑的大腹便便的样子,曾经调皮捣蛋的少年用当年自己曾经对抗的方式教育他们的儿子或女儿。
家乡有我的童年,儿时的回忆
在这里度过无比简单的童年,农村的孩子童年总是离不开土地。我们在土地里打滚嬉戏,在稻田里挖野菜、捡稻谷,上山砍柴,放牛、跟着男孩子掏鸟窝、装水灌老鼠洞、下河抓鱼……虽然也出生在80年代,一件件都如此地原生态,想起来就如同发生在上个世纪。
质朴的村民,有着对土地的热爱
这里的村民,以姓氏为一个村落,村落坐落在四面环绕的群山中间,村落周围是成片成片的稻田。由于稻田错落不一,很难机械化。耕种只能由以前小时候全手工也慢慢地转为半机械化。记得小时候无论是放学还是放暑假、寒假总是帮家里放牛、收稻谷、割稻谷、插秧、种黄豆、种花生、种红薯,上山砍柴……这里的人们每天过着面朝土地背朝天的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片土地里付出了满腔的热情与爱。土地与他们的生命一样珍贵,他们象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世界上所有法则都是通用的,有付出才会有收获。他们对土地如此的眷恋,这片土地就这样养育了一代又一代。
村民心里的梦
如丛林飞鸟总想探知外面的世界一样,生生世世与土地为伴的村民们,内心是如此热爱自己的土地,但他们却希望自己的子孙儿女能走出这片土地,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学有所成,去外面的世界闯闯,而不是日复一日面对那一亩三分地的世界。这成了村民或许是所有村民家家户户心头的梦,让自己的儿女能象鸟儿一样飞出这片土地,去探索外面花花地世界。外面世界的每一件、每一桩新鲜事都如兴奋剂般刺激村民们的神经。
家乡是浓浓回忆的味道
如今农村日趋城镇化,在城里吃惯大鱼大肉的村民们,回到家更想吃的是妈妈新摘回来的蔬菜,田里收回来的红薯……于是,出城打工或者外出经商的年轻人,回家时小车后备箱放满的是大箱小箱的礼盒,而回城时装满的是家乡的各种山货。他们越成功、离家越久,对家乡的感情却更深,他们怀念的是家乡甘甜的水、湛蓝的天空、蔬菜的清甜味道,一遍遍走在田边小道上,穿越时光的记忆如海水般漫上来,慢慢浸染最后竟湿了双眼。他们返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串门,听三大姑八大姨说着村里的新鲜事,有时上了年纪的长辈絮絮叨叨地说起家里的事,你不必搭话,你认真地听着,面露微笑地看着她,因为即使你说什么他多半也听不清甚至听不见,他们需要的是诉说……你静静地听着,看着岁月在她脸上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苍白的头发在微风中飘扬。你不禁悲叹,这曾经也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一天到晚张罗着一家的生计,劳累和岁月的风霜在她身上烙上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家乡年
回家过年最大的意义,是和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拉拉家常,如同陈红在歌里所唱: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记得小的时候过年,从年二十四就开始张罗,帮家里做年货,一直到年二十九都在忙着,自家做完帮别家,一屋子人在嘻嘻哈哈的气氛中等待着新年的到来,而二十九、年三十这两天全家出动开始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个遍,一年不到头不舍得扔的东西也会在这两天大部分扔掉,以表“除旧迎新”之意。年三十这一天无论大人小孩一定要洗澡,全身上下一定要穿新衣服、新裤子、新袜子、新鞋子……而此刻就是小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了,他们穿上新衣,吃完晚饭就开始收大人们发的红包了……年三十夜,那些每天早早被大人赶着去睡觉的小孩,这一天也被允许晚睡,他们和大人一起守岁,等待12点的开门时间(乡里默认的规矩,统一在同一时刻放鞭炮),每年除夕12点一到,所有的人开始拿出准备好的鞭炮、烟花如万箭齐发般散落天空,那瞬间的璀璨让人迷恋,怪不得人们感叹: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
家乡的夜总是能看到满天的星星,这样的月夜里,小时候总在妈妈的臂弯里指着天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星说:这颗星星好大好亮。
家乡的早晨总在公鸡的鸣叫、小鸟的唧唧喳喳声中醒来,伸个懒腰拉开窗帘,天空湛蓝,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每年的回家如同度假,不管外面多嘈杂多忙碌,回到这里,心里便会宁静不少,这种与世无争的淡然,村民们爽朗的笑声让人忘记了世间所有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