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书法对联赏析(35)

对联释文:

劲气萧森竹竿耸,妍文奂烂芙蓉披


何绍基是清代碑学书法的代表人物,其对联作品以融合篆隶笔意与碑学雄强风格著称。结合其书法对联“劲气萧森竹竿耸,妍文奂烂芙蓉披”的书法特点与创作背景,可作以下分析:

艺术风格

笔法特征:何绍基独创“悬臂回腕法”,以中锋行笔结合绞转、裹毫技巧,形成独特的颤笔与涩笔效果,线条苍劲有力且富有金石气。这种技法在其隶书与行草中尤为突出,对联中“竹竿耸”的挺拔感可能正是此类笔法的体现。

审美取向:他主张“书贵篆隶”,将汉碑的朴拙与颜真卿的雄浑融于行楷,作品兼具“雄壮之美”与“苍茫之美”。联语中“劲气萧森”的刚健与“妍文奂烂”的华美,恰是其刚柔并济风格的写照。

创作背景

集联传统:何绍基擅长从古代碑帖中集联创作,如《兰亭序》《争座位帖》等,其集联作品因文辞典雅、笔法精湛而备受推崇。此联可能亦为集古句或自撰,需进一步考证。

应酬书写:据日记记载,他常应索书写对联,单日产量可达数十副,内容多含哲理或自然意象。联中“竹竿”“芙蓉”的意象与其追求的高洁精神相符,反映其“书虽一艺,与性道通”的创作理念。

相关作品参考

何绍基现存对联多体现类似风格,如“万顷烟波鸥世界,九秋风露鹤精神”的洒脱,或“龙飞云激震,虎腾风驰骋”的雄强。

其隶书对联尤受赞誉,李瑞清称其“得汉隶之神”,赵之谦赞其“有天仙化人之妙”。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别署东洲居士,湖南道洲人。道光十六年进士。于经学、诗文、词章、金石、史地均有造诣。书工四体,自成一家,世皆重之,为晚清书坛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



注:网图侵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