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是一种具有特异芳香的植物,别名较多,又名桂荏、白苏、赤苏、红苏、黑苏、白紫苏、青苏、苏麻、水升麻,其叶常被用于烹饪中为食物增加香味。
紫苏在我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
在中医看来,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还有镇咳平喘、祛痰的功能。
明代李时珍曾记载:“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可见,紫苏在中国人的饮食中也很常见。
虽然叫紫苏,但紫苏叶的颜色也不都是紫色的,有的两面全绿,也有的一面绿一面紫,或是两面全是紫色的品种。
在我国古代,大家会根据紫苏颜色来取名,如果叶子是全绿那么就取名为白苏或者是叫荏苒。如果叶子的一面是紫色或者是一面为青色一面为紫色,那就就取名为紫苏。
紫苏的广泛用途
紫苏晒干可以磨粉制成调料,也用来加工酱菜,民间制酱时加点紫苏,用于去腥防腐。制泡菜时,放点紫苏叶,能增加泡菜的风味。
紫苏的汁液是紫红色的,许多食品加工还将紫苏作为梅酱、腐乳等食品的染色剂。
民间还会用紫苏作天然防腐剂,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易腐食物,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可保存4-5天还呈新鲜状。另外,在南方地区,在泡菜坛子里放入紫苏叶或杆,可以防止泡菜液中产生白色的病菌。
事实上,紫苏在日本也十分流行。当地主要品种是两面都是绿色的“青紫苏”,用于料理天妇罗和刺身,可以很好地起到增香提鲜的作用;在七味粉、茶泡饭和味增中,都有紫苏出现。
紫苏的种植
紫苏对气候、土壤适应性都很强,最好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壤土,重黏土生长较差。
春播,南北方播种时间差一个月,南方3月,北方4月中下旬。播种温度应该在20度左右的天气。屋子如果暖和的话一年四季都以种植。
用花盆种植的时候要把土壤翻松软。每个花盆里放10几粒种子。播前要浇足底水。播种深度为3厘米。出苗5cm后把多余的秒清除掉!可以说比野草还好养的。
大家在家里种植的时候要选择大一点的花盆,因为紫苏能长到1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