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母亲节的文章,写我的父母,有妹子留言,说觉得父母不爱自己。
换作早些年,我肯定是要好好批评一翻的,哪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你定是看走眼了。
但现在,我不会这样认为。
确实,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感情之一。
但是,也并不是像书上歌颂的那样,所有的父母都会无条件的爱子女,那真是无限制的提升了父母之爱的伟大。
其实,在孩子小时候,可能会有无条件的爱;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即使是正常的父母,他们的爱也会附加很多的条件。
而那种爱自己超过爱孩子的父母,也不是没有。
早些年我刚工作的时候,有一位男同事,每天早上偷偷的在外面吃牛肉面,吃完给孩子带一份素面回去;有时候在外面自己买肉松面包吃,给孩子带馒头。这是自私的父亲。
最近大火的《欢乐颂》中的樊胜美的父母亲,吸血鬼般的榨干女儿,只为让儿子生活得更好。他们不爱女儿吗?他们也爱,只有在无依无靠的时候才爱。这是偏心的父母亲。
高鄂续写的《红楼梦》,探春母亲赵姨娘,只因女儿平时看不起她,更觉得指望不住她孝顺,便恶毒的诅咒自己的女儿,会如同出嫁的迎春一样,被家暴而死。这是愚蠢加恶毒的母亲。
......
02
我在留言区回复那位妹子:用心感受,如果真的感受不到,也不必勉强,我真见过自私的不爱孩子的父母,但也不必恨他们。
人类对感情的感知是很敏感的,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别人对他好或不好,成年人如果细细感受,仍然感受不到,那可能就真的是不爱了。
我们接受这种不爱就是了,没必要强迫自己非要承认他们好。
弱小的时候,从最应该爱护自己的人那里得不到关爱,历尽艰难长大之后,很难会心平气和的面对他们。我想,这种情况下的大部分人,都会忿忿不平。
我劝妹子不要恨他们,是因为恨是一种极其强烈的情绪,常常会蒙蔽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再难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恨也常常会左右我们的理智,让我们不能冷静客观的处理生活中的事情。于己无益。
可是妹子说做不到。
做不到,就不要强迫自己去做好了。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感情上的事情,情绪这种东西,有时候越是想做,就越是做不到。
失眠的人越是想睡着,反而越是睡不着,因为“想睡着”,反而加强了思维活跃度;
失恋的人想忘记一个人,往往越是想忘记,越是忘不了,因为“想忘记”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加深对TA印象的过程;
而恨不恨,如同爱不爱一样,真的没办法勉强。情绪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03
再说,有些人有些事,真的没必要原谅,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原谅。
我以前经常秉承孔子的“以德报怨”宗旨,遇到恶人就傻傻退让,遇到伤害就默默承受,完了还要鼓励自己原谅所有的人。这样只会让别人觉得自己软弱可欺,助长了坏人的气焰。
一直以来我们好多人都断章取义了,事实上是孔子反问学生:“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是啊,以德报怨,让好人情何以堪?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我们即便不去报复他们,也不用为难自己去接受他们。
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生活的更好。画地为牢沉溺于仇恨之中,是对自己的再次伤害。
当我们的强大到足以秒杀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时,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复;
当我们以绝佳的姿势碾压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时,那些怨那些恨就都能释怀了。
“恨”当然是不好的,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去“恨”,只是恨与爱一样,是我们人类最强烈的情绪之一,只有面对它,了解它,才有可能疏导它,战胜它。
勉强去压制,要么强烈反弹,要么憋出内伤。
更应该顺其自然,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冲淡了,想通了,慢慢放下了,那个时候才能真正心态平和。
04
可能会有人觉得我这篇文章和以前的画风不一样,以前不是一直鼓励积极正能量吗?做不到的事情,努力去做,而不是放任自己的某一种情感。
其实是我渐渐领悟到,成长的过程,就是一边为难自己一边宠爱自己的过程;一边和自己较劲,一边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我也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的修正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调整自己的心态。
否定了自己以前的某种观点,再重新塑造;刷新自己三观,再重新建立。
承认自己以前追求“假、大、空”的完美心理是幼稚的,直面自己性格中的弱点,才有可能让自己更坚强。
谁都不是圣人,所以有时候,恨就恨了,没什么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