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11月份开始接触学习培训到现在有两年的时间了,这两年跑了不少地方,也参加了各种学习的活动:到杭州参加DISC国际双认证、去北京参加混沌大学线下课、飞深圳听罗胖的跨年演讲、TTT培训师认证……
自己在参加一些培训时自己的感受课堂特别的激动和冲动,课后是一动不动,我开始陷入了迷茫和反思。
很多爱学习的人都有类似的困感:买了很多书,但没时间看、记不住、看不下去;
报名了很多在线课程,但听后除了觉着老师很牛,并没觉得自己变得更好。
你可能制订了很多计划:锻炼身体、学习英语、少玩手机、坚持早起……但大部分都没坚持下来。
为什么买了那么多的书,感觉也看了不少,自己还是没有变得牛B?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大佬的分享培训演讲,自己没有成为大伽?
为什么参加了那么多的社群和训练营,自己的行动力还是那么差?
这两年,读书写作似乎又热了起来,同时各种在线学习资源越来越多:
MOOC(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类公众号、在线微课、在线训练营和各种大V等。
大部分人在学习时“听听激动,想想感动,过后不动”的问题本质上没有改变,只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了。
我们来看看“伪”学习者有哪几类?
第一类伪学习一追逐各类“干货”,无论干货的表现形式是20分钟读一本书音频、10分钟视频微课,还是PPT(演示文稿)或者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第二类伪学习一追捧各类“大神”,到处找大神签名、合影、微信……想当然地觉得听了牛人的分享,自己也会变牛,而且也没有能力辨别那是“真大神”还是“伪大神”。
第三类伪学习一崇拜各种“新知”,最喜欢《失控》《从零到一》《人类简史》《大数据时代》这样高屋建瓴的图书;
看到“第一性原理”“第二曲线”这样的标题文章就赶紧分享收藏,碰上从量子力学开始讲创业,或者从脑科学出发谈沟通的文章,能兴奋得浑身发抖。
第四类伪学习—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对这类人来说,勤奋、坚持,以及读书、听在线课程的数量本身就是意义。
有人奔波于各个社群,有人参加各种训练营,有人立志一年读50本书,有人坚持每天打卡背单词…
为什么会有伪学习者?
不难发现那些热衷于收藏“干货”的人,喜欢转发“鸡汤”的人,以及每天发“坚持打卡背单词”的人,往往是同一类人:
对成长有压力,对学习有焦虑,却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只好用干货和鸡汤以及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来自“慰”,这种行为和看苍老师的电影没什么区别。
学习知识本身到底有什么价值?
知识就像水,本身很好,很重要,但在信息时代,额外得到一分知识太容易了,且不说网上书店和搜索引擎,仅仅是打开微信,微博,就有知类知识直接推送到人们眼前,然后人们点赞、收藏、转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人们为一份新知识付出的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一份新知识能带来的边际利益也可以忽略不计。
阅读学习知识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
就好比有人能够通过记一本词典学会一门语言吗?不能。所以,即使我们熟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并不能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 Criticos)曾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一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并且改变行为只发生在将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内化和反思之后。
如何进得真正有效的学习?
诺尔斯提出成人有效学习的5个公理
1、自我导向
成人变得具有自我导向性,意味着成人学习者能够参与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所以,有效的成人学习应该强调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
应该强调互动和参与的研讨会,而非强调老师精彩讲授;
培训,应该强调一种学习氛围,使成人学习者得到认可、尊重和支持。
总而言之,应该存在一种师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的精神。
若你参加的培训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只顾自己一个人讲,那这样的培训就是浪费时间。
2、关联经验
成人和青少年的另一个根本差异就是成人具有丰富的且不断增长的经验,这些经验应该作为学习资源供自己和他人使用。
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基于学习者的经验、充分利用学习者经验的。实际上,利用学习者经验产生的效果比想象中更明显,方法也比想象中更多。
3、强调实践
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学习者的表现取决于他做此事的能力和意愿。
能力水平和意愿水平的组合,被称作个体做此事的“准备度”,而成人的学习准备度更倾向于实用性。
学习内容与他的社会角色、工作岗位、面对的问题关联度越强,他的学习准备度就越高。
所以,强调实践,主要体现在“在用中学”和“在学中用”。
选择学习内容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用得上”,判断学习效果的标准要考虑“是否用上了。
4、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个体的成熟,学习者的时间观念会发生一些变化,从知识的未来应用转向立即应用。因此成人学习更多的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学习,而不是以解题和通过考试为目标的学习。
成人学习没有必要过分追求理论的深入、体系的完善、细节的论证。学习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搭建起的关联和系统,远比理论学习的知识体系重要。
例如如果不会烧菜,那就去读菜谱;如果总是跟人闹别扭,那就去读与沟通相关的书。
5、内在驱动
成人学习更多的是受到内在因素(希望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因素(如考试、考核、证书)的驱动。
具备内在驱动力的成人学习者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比运动和游戏更多的乐趣,因为他们不仅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在学习后更有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两年知识付费流行,只是大部分人认为自己需要知识付费产品,但又无法从中获得价值,而这并不影响消费者继续付费,因为这些人并不能识别知识,也并不是真的需要这些知识。
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缺乏哪方面的知识,所以那些面对大众且未必有深度的知识必然大受欢迎。
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知道自己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受社会化媒体、传统媒体和内容演绎者的包装影响而做出选择。
很多知识只是长得像知识而已。
很多人也只是看起来很好学的“伪”学习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