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儿写的《关键期关键帮助》是一本讲什么是孩子的书,对育儿非常具有指导作用。该书的第一章是认识孩子,其中人群中的儿童观,通过大量的实例告诉我们:
1.孩子不是空罐子
把孩子当成一个空的罐子,拼命的往里面装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碰到什么就往里面装什么,根本不管孩子现在在感受什么,在观察什么,在探索什么,一味的侵犯孩子的私人空间。
如果家长一直这么做,孩子将会成为一个只会记忆,不能创造,无法判断,没有个人立场和主见的人。
2.孩子不是一张白纸
把孩子当作一张白纸,孩子身边的万物都被教育的人按照规划输入给孩子,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虽然会培养出少数获得成功的人,但是这些孩子却没有童年。
孩子没有有力量的大脑工作模式,就无法对书本和老师讲的知识产生共鸣,不共鸣就是不理解,不理解就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去学会别人逼自己学的东西,这样的知识学了也没法用。
3.孩子不是玩具
孩子在探索自己身边的世界,成人却把孩子当成了可爱的宠物,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宝宝的注意力从探索发现中引出来,引到家长的幼稚行为和动作上。
家长心情好的时候显得特别开心活跃,家长心情不好时就没有了兴致来扮演,有时他们会突然朝孩子发飙,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会不信任这个世界,不知道如何与人真诚相待,甚至恐惧,仇视社会。
4.孩子不是麻烦
这样的妈妈经常是情绪化的,自己心情好时会觉得孩子是个天使,孩子不能顺着家长或有问题需要家长帮助解决时,家长就觉得孩子不好玩,养孩子太麻烦!
这样的孩子,会自卑,有负罪感,痛苦,甚至轻视自己的生命。
5.孩子不是上帝
家长以为把孩子当上帝就是爱孩子,家长的这种态度使孩子真的以为自己是世界的老大,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人都要围绕着他转。
这样的孩子进入团体,当发现团体成员无法像自己的爸爸妈妈那样顺应自己时,他就会感到愤怒伤心和生气,于是就会向别人发泄自己的情绪,最后被群体所遗弃。
6.孩子是一颗种子
我们是否很重视孩子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感觉、有情感的高级生命来看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必须学会敬畏孩子。
将孩子比喻为一颗种子,种子在发芽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人的各种帮助。这颗种子什么时间需要水,什么时间需要肥料,什么时间需要水多,什么时间需要水少。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才能了解这颗种子特点,这个特点也就是自然赋予这颗种子的规律。
《关键期关键帮助》把孩子0到6岁的发展关键点分割为关键期,来说明孩子的发展规律。
让我们开始学习,做一个尊重孩子发展规律,在孩子关键期给予孩子关键帮助的关键人吧,别再走弯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