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他强调“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树有根,故其生不穷。脱离人民的工作,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新征程的现代化之路上,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将人民“置顶”,在“问政于民”中知得失,在“问需于民”中知冷暖,在“问效于民”中知虚实,自觉做好人民的“服务员”,牢牢守护万家灯火。
常存“知政失者在草野”之念,问政于民,争做人民的“执灯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是支持社会持续发展和国家不断向前迈进的不竭动力,“问政于民”以知施政之得失。党员干部应积极主动走到人民中,在工作中勤“跑腿”、勤交流,时刻摆正自己“小学生”的身份,杜绝浮躁之气,把人民当“先生”来请教,走出“一份报纸一杯茶”的舒适地,实实在在的弯下腰、沉下肩,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合民意。只有问政于“野”,问出人民的不满意、问出存在的问题,才能把握人民之念,才能明白施政得失,才能“对症用药”,做到精准施策,通过凝聚最强大的人民的智慧,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常思“腹背还凭逸翮飞”之策,问需于民,勇做人民的“点灯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民是发展建设的“主人翁”,“问需于民”知冷暖,就是要充分尊重民意、了解民情、排解民忧,倾听人民呼声,从人民的角度了解真正的民之所需、民之所想,充分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细微之处见真章,人民群众身边随处可见的“芝麻绿豆”般小事,却可以成为影响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大事,党员干部要紧握“民生清单”,答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考卷,切忌好高骛远的“丢西瓜捡芝麻”,处理好每一件人民的“柴米油盐”小事,就是为国家事业发展大事奠定了坚实的人民基础。同时,为人民办事没有“暂停键”“重启键”,面对任何问题和困难不能做“行动的矮子”,要把群众冷暖放首位,把初心使命放心上,把责任扛肩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置顶”,勇做人民的“点灯人”。
常怀“俯首甘为孺子牛”之心,问效于民,甘做人民的“守灯人”。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人民群众是事业发展的“阅卷人”,“问效于民”知虚实,就是体现在“到群众中去”了解人民最真切的感受,问效不仅仅是回应人民期待,也是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水平的应有之举。为人民服务讲究“实实在在”,党员干部不能因为纸上好看、数据好看而做面子工程和虚假工作,“问效于民”让人民做裁判,把人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作为检验标准,只有把工作做到人民的“心坎”上,把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兑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在新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孺子牛”之心,以“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为己任,着力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真正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让群众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彰显党员干部办事的“厚度”。(姜善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