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听完,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有几个,一是我们的生存本能从原始人时代就累积到现在,我们大脑边缘系统的反应往往会占上风,因为这是千百万年进化“遗留”下来的本能;二是我们的爷爷一辈父辈和我们这一代人的舒适区的对比,我们这一代生活的太优裕,舒适区太小太窄,随便遇到点困难就想最快速去解决身体遇到点不适就想最快速去消除去满足自己,以致我们非舒适区越来越大,越来越感到焦虑,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无法适应,越来越难以生存,好在现在有这些意识,也能尝试一些方法扩大自己的舒适区。下面的内容大多摘自樊登读书会上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类大脑可以分为三个功能各异的部分:大脑核区(掌管生理功能的“生理脑”)、大脑边缘系统(控制情绪的“情感脑”)和大脑皮质(用来思考的“思维脑”)。大脑皮质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最重要的结构,由此我们可以理性地思考,对比,克制,选择。
我们不适过程中的很多坏习惯有:
①成瘾习惯:暴饮暴食,过量饮酒、咖啡因、补品和药物,过度锻炼、性沉溺等。
②强迫性的习惯:反复检查,控制别人,强迫自己重复清洁,习惯性扯头发和抓挠皮肤。
③病态习惯:经常伤风感冒、头疼、慢性疼痛、胃疼以及压力过后容易生病等现象。
④失眠习惯:无法入睡。
⑤保护性和逃避性习惯:恐惧症就属于此类,恐惧症患者会为了确保安全和免遭恐惧而竭力避免某些场景。
管理你的舒适区的15个简单策略
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比如限制上网时间,家人在一起不看手机等等。
珍惜和忍耐不完美:比如,不必要非得在某个期限之前做好一件事(拖延症除外);
限制感官通道受到刺激: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情,比如吃饭时就吃饭,看书时就看书。
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针对这个问题的建议:其一应尽量早睡;其二可以在睡前听一些舒缓音乐,比如我们的会员可以听樊老师讲书。
学会放慢速度:比如开车的车速,讲话的速度,办事的速度,同时尽量减少一心多用。
不要拖延:我们可以尝试一周中选定几天,努力减少拖延,并慢慢消除拖延作风。或者先找一些比较容易实行的任务,尽量不拖延,尝试早一点处理。(可以参看《终结拖延症》)
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有时候我们只要做到尽力就好,量力而行,不必强迫自己。
接受不确定性:比如,你可以集中精力想象一下生活中那些值得你感恩的事情,通过这种训练,你能够以健康的、建设性的方式去看待不确定性,从而调整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方式。
戒掉容易易怒的习惯:如果你发现很难完全克制愤怒,难以考虑给自己预留一些固定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尽量减少发怒,培养开放、宽容和接纳的态度。也可以参与慈善行为,做志愿者去帮助别人等。
生活要遵循一个有规律的时间表:你可以保持一个具有一致性的睡前作息习惯、饮食和锻炼习惯,让我们的生活保持规律性和连贯性。
拓展你的心理舒适区:比如每天可以走不同的路线上下班,尝试不同的食物,听不同的音乐,读一本你不太认同的书等等。
让自己休息片刻:我们可以养成一个习惯,适当休息片刻,调整自己的状态再继续,效果会好很多。
延迟你对满足感的需求:比如,你饿了,那就比往常多等待一段时间,然后再去吃东西,也许会发现,你不是那么想吃了。
尝试放空自己:我们可以尝试在一天中空出一段时间,什么也不想,慢慢来驯服原始生存本能。
多做体育锻炼:锻炼形式包括快走、慢跑、爬楼梯、伸展运动或者参加团体课程(瑜伽、动感单车、普拉提、跆拳道等)。
其他技巧
关于训练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防止生存本能被激发出来,方法有二,一是培养双重感知能力:普通人在生活中的状态一般只有一个:高兴或者不高兴,快乐或者不快乐。但如果我们用这种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感官体验时,就很容易做出极端反应。因此掌握双重感知能力,对这个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谓双重感知能力就是两种状态可以共存,不必为其中一种感觉而完全否定另外一种,比如你在家里看书,窗外有人吵闹,但这并不妨碍你专注于书中的知识。这其实是我们努力想要达到的状态,即“内心平衡状态”。
二是培养感恩情怀:感恩来自于大脑边缘系统,也是原始生存本能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感恩情怀来影响大脑边缘系统对不适因素的体验。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培养感恩情怀来缓解不适呢?记录下三到五个让你感激的事情或经历,比如与家人相处的时光、一次愉快的旅行、父母战胜疾病等,感受这件事情附带的轻松、温暖、心旷神怡等令人愉快的感觉。当我们感觉不适时,仔细回想那些感恩的事情和经历,感受这些事情带来的那种感恩的感觉。并将不适因素与除了焦虑和危险之外的感觉联系起来。
希望我们都能尽可能多地扩大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远离焦虑烦躁,越来越幸福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