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我说一下自己对朋友圈打造的理解
一、定位
很多朋友在自我定位上有两个误区:
1.定位太空泛
举个例子,很多新人、微小的个体叫营销专家,化妆品专家。营销是个大的领域,包含文案、策划、转化……你到底是做哪块?化妆品也是如此,口红,面膜,面霜,精华……你到底卖哪个?太空泛的定位无法让消费者形成对你的记忆点,也就说记不住你;其次,一个刚出道的,默默无闻的小个体是没法和这个行业的大咖相比的,这时候居然敢自称专家,只会让消费者不屑:我都没听过这个人,他谁啊
2.定位太多
有的朋友可能擅长的领域较多:烹饪、区块链、心理学、正面管教,如果把这些都体现在朋友圈里面也会带来同样的问题,个人标签太多了,消费者根本记不住你
所以,定位一定要单点聚焦,尽量细分。只保留一个标签,方便消费者记忆。比如营销里面你只做文案——文案达人,或者只做流量——宝妈流量,或者只做转化——成交漏斗设计。
确定好定位之后,接下来是给自己起个好名字。这里好名字的标准是:好记,利于传播。根据华与华的理论,人最容易记得熟悉、喜欢的符号。所以起名字的时候,最好将自己的名字嫁接到这些符号上,千万不要造新词,千万不要彰显个性,显示逼格的怪词。像娜朵、达纳苏斯、輕舞dě语这种类型的,消费者看了一遍根本记不住。其次,也不要用真名,真名其实也属于造新词的范畴,比如蒋琳凤,荣宝先,王开秦这样的名字,你明天还能记得住吗?另外,也不要用英文名,消费者连中文名都记不住,你还期望他能记住你的英文名?
那具体到底该怎么做呢?三个方法
第一个,在名字中揉入明星的名字。比如你是卖红酒的,可以叫红酒董明珠;卖海鲜的,海鲜刘德华;卖水果的,水果林志玲。虽然听起来有点怪,但这种起名方式嫁接了大家熟悉的名词,消费者更容易记住你。
第二个,在名字中揉入亲戚的称谓。比如,很多蛋糕、面包店就叫做彻思叔叔、瑞可爷爷,窝夫小子……中国比较出名的早教品牌:年糕妈妈,凯叔;朋友圈买货比较出名的:柚子妹。
第三个,使用常用词,比如,成龙,成方圆,夏骄阳,杨石头
好了,有了定位加上名字,我们就可以取个完整的微信名了,比如:奶茶大叔|非遗奶茶传人、关健明|朋友圈成交、海鲜哥|舟山足秤海鲜……通过定位+名字的组合,就会让你在消费者朋友圈形成鲜明的标签,容易让顾客记住你。
Ok,不知不觉也写了将近千字了。定位和名字,只是被动引流,或者朋友圈卖货的第一步,要想更好的变现,还需要一套整体的方法论,选品、定位、涨粉、文案、发售、促销都有讲究,有兴趣的同学我们可以私聊,共同探讨一下。另外,我要吐槽一下这次的作业:写一个朋友圈打造的剧本。我的天,这是个500字就能说清楚的问题吗?光是定位和起名,我都能写这么多了,后面的涨粉、文案、发售、促销我都还没写呢!那为什么不继续展开写下去?我认为,大家都是抽时间,或者用碎片时间来参加训练营的,不是全职参训,所以不要过于提高同学们的听课成本和写作业的成本,如果写作业占用时间太多,甚至占用正常工作时间,这就违背当初大家参训的初衷了。
所以我建议:以后的作业能不能是个小作业?不要再是“朋友圈打造的剧本”这样的大题目。同学们都有好好学习的心,但运营方也不要过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