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殷殷嘱托,“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当代青年指明的前进方向。青年选调生唯有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奉献青春,方能不负年少芳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
保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心态,真抓实干。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2021年,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基层工作。从校园来到基层,工作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给我带来过短暂“迷茫”期,不过,“多学多做”成为我快速适应基层工作的关键一招。在村委会时,得做到多学多问,虚心向村干部请教,熟悉多项基层业务,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下村走访时,得做到田间地头狗不怕,炕头板凳坐得下,家长里短唠得欢。如此,村干部和村民才会更加接纳我们,我们才可更快了解村中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认真研究并探寻解决方案。两年很长,要保持责任心,学会挑起“基层”担子,亲近群众,积极肯干,敢接烫手“山芋”,不可浅尝辄止。两年也很短,要保持平常心,学会摘下“选调”光环,深入基层,虚心学习,摸清群众“家底”,不可急于求成。
磨炼“不怕困难九十九”的胆识,艰苦奋斗。“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喊出的战斗誓言。身为选调生,也得在工作中有这“三个不相信”精神。驻村这两年,我和村干部们并肩作战,经历了许多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各种困难都不轻易言败。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面对肆虐的新冠病毒,我和干部们化身为冲锋在防疫一线的“大白”,每日起早贪黑,用自己的加速度为西岸村筑起了坚固的疫情防线。在征地项目攻坚战中,面对群众们的“闭门羹”,我们深入调研,注重方法,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向群众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最终如期开展市重点高中建设项目的建设。在防风防洪保卫战中,面对险恶的自然条件,我与志愿者们齐心协力,不惧风雨,逐村逐户排查转移,最大程度保障了村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一次次锻炼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基层选调生要克服心理障碍,肯吃苦,敢尝试,多实践,方能在实干中找到成才的支点。
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亲近群众。“俯首”听民声、访民意,“甘为孺子牛”排民忧、解民难,充分发扬人民公仆精神,方得更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好群众路线。还记得有次在进村工作时,一位老党员向我反映村内一家厂房会在午休的时候发出噪音,影响村民休息,和书记多次劝说都没有改善。当时我就有些畏难,干部们都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一个小小的选调生就可以解决吗?不过我还是尝试行动起来,午休时段开车去蹲点拍照,收集证据上传到粤省心平台,还找了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后来真的有执法人员过来了,经过一番交涉后就解决了这个噪音问题。村长很开心,特地到村委会向我道谢。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那种自豪感和满足感。选调生基层锻炼的机会十分难得,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推倒“堵心墙”,架起“连心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养成“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习惯,提升自我。基层是一本厚重的书,要苦学更要善读。两年里,我和街道其他选调生一起开展“走、访、助”等基层活动,如国情调研、进村宣讲政策法规、开展爱心义教、组织慰问活动等。大家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学习基层经验办法,锤炼优良作风,练就过硬本领,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对于选调生而言,要推动基层工作顺利开展,解决阻碍乡村发展的难题,须善于从学习中获得智慧本领,既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向人民群众学,把学习工作化、生活化,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青年选调生要积极投身基层“大舞台”,用智慧、汗水浇灌基层土,用丹心、热血铸就中国梦,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崭新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