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

        康德,于1724年诞生于普鲁士东部的哥尼斯堡。他一辈子都住在这个小镇上,一直到他80岁过世。他的父亲是一位马鞍师傅,他们一家人都是非常谦诚的教徒。宗教信仰成为他哲学的重要背景之一。

        康德是一位大学的哲学教授,他通晓其他哲学家的理念,对于古往今来的哲学传统有很深厚的了解。

        康德认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通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不过,他认为理性主义者将理性的重要性,说得太过火了;而经验主义者,则过份强调感官经验。               

        比如,当你戴上一副红色的眼镜,你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都变红了,原本淡淡的颜色,变成了粉红色;原本深色的,则变成了深红色。这是因为“眼镜”限制了你感知世界的方式。

        你看到的每一件物品,都取决于你所带的眼镜。这正是康德之所以认为:理性中有若干倾向,会左右我们获得的经验。换句话说,我们还在没有经验事物之前就可以知道,我们感知到的将是一个发生在“时间”与“空间”里的现象,因为我们总无法摆脱掉理性这幅眼镜。

        康德还认为,因果律的存在正是人类理性的特征。因果律是绝对的,而且是永恒不变的。

        假设有一只猫,躺在客厅的地板上,然后突然有一个球馆进来,这时候猫咪就会去追那个球课。如果是你突然看到一个球滚进来,你首先会转身看看球是从哪里来的?因为你是人,你一定会寻求每一件事情的原因,因为因果律就是你构造中的一部分。

        康德宣称,不仅心灵会顺应事物的形状,事物也会顺应心灵。他把这个现象称为人类认知问题上的“哥白尼革命”,意思是这种看法和从前的观念截然不同,就像哥白尼当初宣称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一样。

        康德对哲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认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

        我们永远无法确知事物本来的面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

        康德肯定“信仰”的重要性,他指出,理性是信仰的支柱。

        康德说,解决宇宙人生这些大问题,应该交由个人信仰来决定。他更进一步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应该假定人有不朽的灵魂,上帝确实存在,以及人有自由意志。

        康德指引了一条道路,使哲学走出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僵局,他开创了哲学史的新纪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Immanuel Kant (22 April 1724 – 12 February 1804) was an 1...
    123逍遥游阅读 4,714评论 1 13
  • 秘密9/30 日精进打卡345天 生命禅舞 1.武士舞,力量,断奏,我发现自己力量不足,没有好好跳,需要具足更强的...
    曾小杰爱码字阅读 507评论 0 0
  • 生活比预想中精彩的多。 你看我是神是完美,是善解人意,我会努力不让你失望。 首先必须存钱,财务自由是真正的自由。目...
    石默燃阅读 256评论 0 0
  • 偶然间看到的一篇文章,看完后很感动,想起昨天晚上躲在被窝里的悄然恸哭。记得每次回去妈妈总买我爱吃的菜,变着花样做,...
    郝熊阅读 40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