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大学已经读完了一年,在这一年里给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学会与自己相处。现就从与自己独处这一方面谈谈我的体会与收获。
大一的一年里独处教会了我什么:
1、逐渐摆脱了迷茫,找到了人生方向。
刚步入大学的我对于一切事物都感到很陌生,只是带着高中老师口中描述的大学的种种美好进行了我的大学生活,军训,听讲座,上课……大学的课也不是很多,也没有什么作业。没有高中学习的压力感也没有什么目标只是想着大学就应该是无拘无束,自由潇洒的。
过了一个月,我感到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我仔细回味自己一个月以来的生活,发现这并不是我当初想象中的大学。或许是高三那年压抑了太久,突然放松了下来觉得很不习惯。我在心里问自己,难道我就要这样度过几年的大学?我的答案是:绝不能这样,我要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要努力提升自己。
大学刚开始做什么都是一寝室的人一起做,上课、下课、吃饭、追剧……后来我发现这样很容易迷失自己和浪费时间。因为每个人的步调都不致,有时候为了一个人的事,全部人都得一起陪着做。再后来我开始慢慢不再跟着室友们去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了。而是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很多人肯定会认为我会不适应,但是恰恰相反,我很享受这种感觉。独处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时间,留出时间给自己。那段时间我开始学着重新认识自己,问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也对自己的专业加深一点了解。通过这段独处的日子,我渐渐地摆脱了迷茫,也知道自己该去做些什么了。
2、学会独立思考,不会人云亦云。
通过大学这一年,我发现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会独立思考是多么重要。在大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同一个问题会有多种观点与见解。这时需要的就是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与别人的探讨学习更多新的知识。
通过与自己独处,我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弄明白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翻参考书。那种弄明白一个问题茅塞顿开的感觉真的很爽。等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大学里也有很多证书需要考,很多人看到别人报了什么自己也一股脑儿的跟着报了根本就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证书进行考试。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擅长的东西,为什么不好好想想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有选择性的去考呢?而是人云亦云,盲目的跟从别人。对于这一方面,通过我自己的深思熟虑,我已经做到心中有数,自己该如何选择考那些证书。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我一个人安静下来的时候想明白的。
3、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对于这点我颇有感触。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空闲时间去图书馆看看书,有时也自己买来书看。看书,是一个让自己沉静下来,享受知识的最佳方式。我经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图书馆看书,通过看各种书,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比如在迷茫那段时期我看了刘兴奇写的《大学生的坟》以及《异类》以后我就找到了自己迷茫的问题所在以及如何摆脱迷茫,以及里面各种关于大学生遇到的种种问题的解答。
还有蔡崇达的《皮囊》通过作者自己亲身的经历写的体会,字字真切,深入人心。路遥写的《平凡世界》以及《人生》、周国平写的《人与永恒》、余华写的《活着》……这些书中的哲理以及人物形象都刻在我回忆里,或许有些道理现在没法理解,或许等到经历的多了的时候,那些道理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
多读好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格局以及眼界,能把很多事情想通透。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做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选择读几本书亦或是学着跳几支舞都是很不错的。大学的时光很短,不要等到毕业时才感叹自己什么都没有去尝试。
4、能正确的定位他人与自己
曾经的自己也为自己读的不是名校而沮丧过,后来认清了自己读的不是名校这个事实。我想,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扎扎实实多学点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看着身边有些人不学无术,天天无所事事,宅在寝室里聊八卦,追剧。我都为她们感到难过,反过来想想或许人家有资本挥霍青春年华。而我,唯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大学里盲目攀比的也不少,有的人看见别人穿了身名牌,换了个手机,用了昂贵的化妆品,买了个名牌包包,鞋子于是便不择手段的获取这些东西。偶尔也会听到某个人在嚷嚷着某某东西被偷了。在那些偷别人东西人的眼里物质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道德意识。
对于我而言,看到别人用的iPhone手机,一身穿的是名牌衣服我也不会和她们攀比。因为我能正确的的定位自己和他人。她们的家庭很富裕,相应的必然比较奢侈。每个人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家庭状况量力而行,而不是盲目攀比。比起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我更热衷于享受精神上的丰富。
对于独处,很多人想到的是孤独。独处并不一定就会孤独。所谓的孤独感只不过是一种没有人生方向的无助感罢了。
大学这一年的独处带给了我很多收获,也只有学会与自己独处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获得成长。
最后用一位简友的话来结尾吧,合自己愿意合的群,独自己愿意独的处。送给每一位享受独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