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年的致仙术——豆腐

【导读】

  《咏豆腐》作者苏平,明代海宁郭店人,字秉衡,晚号雪溪先生,景泰十才子之一。本诗是描写中国特色美食——豆腐的一首名篇。诗中开篇点出豆腐的发明者淮南王刘安,然后形象描述了豆腐的制作过程:去皮、磨浆、煮浆、点浆、切割,把豆腐的制作细节描写得极具画面感,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诗】

                    《咏豆腐》

                      明·苏平

      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退尽见精华。

      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

      瓦罐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

      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

【注释】

1.淮南术:指制作豆腐的技术。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寻找升仙之术过程中偶然发明了豆腐的制法。

2.皮肤:指豆子的皮

图片发自简书App

3.精华:指豆子去皮后的豆䜺子。

4.旋转磨:磨豆浆的石磨,下一句的“煮月铛”也是做豆腐的工具,是用来煮豆浆的锅。

5.琼液:比喻石磨中流出的豆浆,下一句的“雪花”也是比喻锅中翻滚的豆浆。

图片发自简书App

6.蟾有影:蟾:蟾蜍,传说月亮上有一只金蟾。所以蟾常代指月亮。“蟾有影”是比喻瓦罐中的豆浆点卤后看上去圆圆的洁白的如同月亮。

图片发自简书App

7.玉无瑕:比喻做好的豆腐像无暇的白玉。

图片发自简书App

8.个中:这里面

9.僧家与道家:佛教出家僧人和道教的道士,他们都是吃素食,豆腐和豆制品吃的比较多。

【译文】

豆腐是淮南王传下来的最佳升仙之术,当黄豆皮去掉就见到了豆子的精华。

飞转的石磨上流淌出琼浆般的豆汁,煮月铛中翻滚着如同雪花般的豆浆。

豆浆在瓦罐中点卤后如同皎洁的月影,用金刀切开做好的豆腐仿佛一块块无暇白玉。

豆腐的美味谁最知道呢?多半会是出家的僧人和修行的道人。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啊——豆腐——”“豆——腐啊——” 这是奶奶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声音。 奶奶娘家开了一间远近闻名的豆腐作坊,她的父亲...
    刘彩云阅读 4,985评论 15 25
  • 因为工作原因,负责给刚到中国的外国同事安家,解决他们初来乍到的适应性问题,帮助他们进行过渡,所以要接触不少外籍同事...
    元宝Stella阅读 2,523评论 0 0
  • 被动学习、跟班学习,被动接受知识,不深刻入脑海白搭。 要主动学习、计划学习,主动将知识刻入脑海,反复练习、查漏补缺...
    pmao要写东西啊阅读 1,066评论 0 0
  • 原文链接:〈聆听你的心声〉转至微信公众号:阿潘的解忧酒馆 我是阿潘,欢迎关注阿潘的解忧酒馆。 喧闹城市里的你每天笑...
    阿潘的解忧酒馆阅读 2,548评论 0 1
  • “跟有结果的人做有结果的事”,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个化妆品行业的微商大咖,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内心超级认同。观察周围的...
    棉纱姑娘阅读 9,61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