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6日,立夏时节,交大老子书院儒释道国学经典私塾班特别加餐——
台湾大学哲学博士、上海交大特聘教授杜保瑞教授开启田园讲学首秀,
魔都郊区75亩农庄的自然风光中(上海市青浦区良田十方休闲农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 现代都市族群三十岁人的特征?
(一) 还像个二十岁的人。
(二) 却更知道怎么玩耍。
(三) 只懂得自己的专业。
(四) 并不想要负起责任。
(五) 举止还能人模人样。
(六) 理想是有目标没有。
二、 三十岁在人生的阶段中是什么意思?
(一) 有了一份能够谋生的正式工作了。
(二) 有了自己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人格形像了。
(三) 准备确立长远的人生规划了。
(四) 认识到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了。
(五) 开始懂得人际关系的修养之道了。
三、 三十岁了,应该学会什么?
(一) 懂得看人:
1、 了解自己的缺点。
2、 欣赏别人的优点。
3、 原谅别人的缺点。
4、 发挥自己的优点。
(二) 懂得看事
1、 身边的事情要看得清楚。
2、 别人的事情要看得清楚。
3、 社会的事情要看得清楚。
4、 国家的事情要看得清楚。
5、 国际的事情要看得清楚。
(三) 能够做事:
1、 事情办成才是重点。
2、 推诿塞责不是英雄。
3、 坚持忍耐才有成果。
4、 得失利害不要在意。
5、 是非对错要有坚持。
6、 不是耽溺嗜好之时。
(四) 学会做人:
1、 应该爱护的人要好好爱护。
2、 不该亲近的人要能够远离。
3、 不能得罪的人绝对不得罪。
4、 可以帮助的人要愿意帮助。
5、 与大众交会举止要有素养。
四、 三十岁的人要学会的菜根谭实战心法
(一)砥砺志节:
人生在世,首先就是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这是因为,人人都想生活在美好的社会里,然而社会的好坏,并不是无因而成,一定是有人付出才会变好,也一定是有人破坏才会变坏。有理想的人,希望社会好,就愿意付出,愿意就是立志,然而,人有好胜心,急于成功,这就不能坚持到底了。《菜根谭》告诫,要坚持服务的人生观,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良好又坚毅的心理素养,「砥砺志节」这一节,重点在建立坚定的品格,了解作为一个社会上有用的人,应该如何坚守信念,以为社会服务。
1、 人生第一课: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
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2、 豪杰是怎么锻炼出来的: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
能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困。
3、 百炼千钧:
磨厉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涵养;
施为欲试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4、 逆境与顺境: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励行而不觉;
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糜骨而不知。
5、 心事与才华: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
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6、 克己自胜:
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邪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7、 为人的好形象:
饮宴之乐多,不是好人家;
声华之习胜,不是好士子;
名位之念重,不是好臣工。
8、 多做事少争功: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
享受毋逾分外,修持毋减分中。
9、 奉献与承担: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
任事者身居事中,当绝利害之虑。
(二)分辨善恶:
砥砺志节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社会的行为便是善行,伤害社会的行为便是恶行,那么,善恶之间如何分辨?利人利己就是善,损人利己就是恶,损己利人就是圣,利己不损人则是真,至于损人又损己就只能是愚昧至极了。然而,世人易于自我蒙蔽,那么,知识分子投入社会,如何分辨世人行为的善恶呢?又如何能够坚持自己的善恶之辨呢?又,为善的结果会如何?为恶的后果是如何?世人能否知晓明白?本节藉由《菜根谭》谈善恶之辨的条文,呈现这个主题的深刻面向。做人,既要志向坚定,更要善恶分明。
1、 明是非忘利害:
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稍迁就,稍迁就则失从违之准;
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2、 阴恶阳善莫为:
恶忌阴,善忌阳,故
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
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3、 要做有意义但没目的的事情: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邀名结好,
立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
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
须是涤尽渣滓,斩断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4、 为善福慢长为恶势渐消: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能暗长;
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之雪,势必潜消。
(三)人情练达
一个人能够立志为社会服务,又在善恶行为的分辨上清清楚楚之后,那就可以在社会事务的应对进退上,展现处世的智慧技巧。人性是复杂的,情感是丰富的,心事是隐微的,要服务社会而行善,就是做利益众人的事情,但对复杂的人心而言,如何做才是对他好?这就要懂得人情世故了。《菜根谭》就是充满了处世技巧的智慧宝典,「人情练达」这一节特别是由自己出发,以自己可以掌握的角色与方法,对待世人,让所有被服务的人,内心满意。能做到这点的人,通常在团体里就是十分受欢迎的人了。
1、 处事与出世:
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处事之事业;
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胸襟。
2、 气度与操守:
气度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
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3、 用情与好礼:
贫贱所难,不难在砥节,而难在用情;
富贵所难,不难在推恩,而难在好礼。
4、 操守与锋芒:
淡泊之士,必为浓醴者所疑;
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
君子处此,不可稍变其操守,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5、 暗处与末路: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
6、 退一步减三分: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
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
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7、 五分即止: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只五分便无殃;
快心之事,悉损身败德之媒,只五分便无悔。
8、 勿为难别人亦勿自己过于兴奋: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
此皆涉世安乐法也。
9、 利人即是利己:
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已的根基。
10、 待人真正的难处: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
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11、 人情世故要害之地: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
处隐微之地,心迹宜愈显;
待衰朽之辈,恩礼当愈隆。
12、 受恩之害与拂心之功: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
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
(四)透视人性
有理想的人要服务社会,要对他人好,还了解世人纠结隐微的心思,然而,没有理想的人,总是会为恶的,小人就是习于假公济私,损人利己,幻想一本万利,无功受禄,因而,许多的作法不按常情,有理想的人要是不能明白,就易于受骗上当,甚至受害。那么,如何认识小人的恶行?「透视人性」这一节就是从察人之恶的角度说的。《菜根谭》也教导人们如何看透人性之恶,火眼金星,让恶行无所逃遁。如此,君子才能继续施展能力,振兴社会。
1、 奇异与苦节:
惊奇喜异者,谅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之操。好名更可恶:
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
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2、 最坏的一种人: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
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
此刻极,薄极之尤也,宜切戒之。
3、 表面工夫是造假:
遇大事而矜持者,小事必纵驰;
处明庭而检饰者,暗室必放逸。
君子只是一个念头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如坐通衢。
4、 注意动机:
处事而欲人感恩,便为敛怨之道;遇事而为人除害,即是导利之机。
5、 平常过日子:
阴谋怪习,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祸胎,杀身的利器。
只一个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招和平。
6、 人事权的迷思: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喜不可急亲,恐引奸人近身。
7、 险恶的人生大戏:
大恶多从柔处伏,哲士须防棉里针;
深仇常自爱中来,达人宜远刀头蜜。
8、 给不宜太多、能不宜太尽: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
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
9、 窥见人心: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
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10、 人性浇薄: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
可与人共难,不可与人共乐,共乐则相仇。
11、 智诲愚富济贫:
天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人反逞其所长而形人之短;
天富一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人反挟其所有以凌人之贫,
真天之戮民哉?
12、 太投入遭危险:
波浪掀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
猖狂骂座,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
故君子身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五)洞察世事
知识分子入世服务时,既知道人心隐微之处以便善待众人,又知道人性恶劣之处以避免受害,如此则对于世间之事便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就是了解世间事物变化的固定法则,了解各种事情的发展定律,也就是以一颗冷静而善于观察的心,看透各种事件未来的演变。《菜根谭》就是「洞察世事」的智慧宝典,这一节,就是穿透现在与未来,对于人们的行为,事先了解它的发展变化,从而掌握先机。
1、 盛满与零落:
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
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
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立。
2、 君子明珠小人毒螫人多不视:
君子严如介石而畏其难亲,鲜不以明珠为怪物,而起按剑之心;
小人滑如脂膏而喜其易合,鲜不以毒螫为甘饴,而纵染指之欲。
3、 待小人与君子:
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
莫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
(六)境界品味:
「洞察世事」谈的是事情的变化,而本节「境界品味」谈的就是对人物的评价了。《菜根谭》既谈个人的励志,也谈善恶之辨,也谈人情世故,也谈人性之恶,也谈变化规律,既然透视了世间人的一切,对任何事情就了然于胸,对于人的状态,就深入内外了。「境界品味」这一节,是站在一个更为平和的心态中,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自己心中雪亮,既能了解他人,自然能领导统御众人,有了这一层的认识,人们便可以为社会创造资源,而建设理想的社会了。
1、 了心与出世: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
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2、 不居名不当语:
士君子济人利物,宜居其实,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则德损;
士大夫忧国忧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3、 成功与失败:
建功立业者多圆融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4、 有耐心勿迷恋:
拖泥带水之累,病根在一恋字。随方就圆之妙,便宜在一耐字。
5、 大事聪明小事胡涂:
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
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
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懵懂正聪明之窟也。
6、 去人欲存天理:
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
性命的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七)培养福德
《菜根谭》是孔孟的理想与老庄的智巧有机综合之下的宝典,出发点就是要改善社会,让世界变得更好,过程中渗透了人性种种善恶机巧之辨,懂得了如何应对人性之恶,透过深刻的观察与理解,最终还是积极入世的态度。为了把事情做好,既能坚守理想,又能避开人性的邪恶,还能逃脱人世的陷阱,最后创造社会建设的良好效果。既为自己,更为社会带来福祉,「培养福德」这一节,是《菜根谭》中谈人生智巧的最高境界了,它透漏了如何将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理,融会贯通。
1、 名节与污名: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
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已,可以韬光养德。
2、 君子的德量: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
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的德量。
3、 待人的长久之道: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4、 养喜神去杀机:
福不可邀,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
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
5、 养德远害: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此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6、 现在造就未来: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做的;
衰时罪孽,都是盛时招的。
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焉。
7、 不动而观人诈人侮: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8、 切勿高绝偏急:
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还则草木丛生;
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渟蓄则鱼鳖聚集。
此高绝之行,偏急之衷,君子重有戒也。
(八)家人相处
一个在社会服务大众、培养福德的人,肯定是一个全方位成功的智者,有理想的人,就是为社会服务的人,但如果他自己的家庭没有处理好,他就不能全力以赴地处理众人之事,但家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不比社会中的人际互动,如何处理家人互动,是这一节所谈的重点。人在社会不论如何成功,若无稳定平和安乐的家庭氛围,那么他的成就必是外强中干,内心就只是空虚寂寞的,因为缺乏家人亲情的滋润,人生就不圆满了。「家人相处」这一节,正是《菜根谭》有所言于家人相处的材料。
1、 家人如己: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是,着不得一毫感激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更成市道矣。
2、 家人相处:
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暴弃。
此事难言,借他事以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正警之。
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3、 工夫在家里:
家庭有位真佛,日常有种真道,人能识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体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养气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