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千里兮共明月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是中秋节,二班的孩子只知要吃月饼,要赏月却不知中秋节的来历。于是大早上就到百度这里转了一圈!一定要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为了让孩子们在今天过得有意义,我用心给孩子们选了四首古诗: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中秋夜不见月

                                          唐    罗隐

      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

白天孩子们进行熟读,晚上就算没有月亮,孩子们与家人团聚,享受幸福小时光的同时,吃着月饼,吟诵古诗,也不失为一种风雅!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年的中秋阴雨连绵,就想起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虽不能共赏“海上生明月”但心已是“天涯共此时”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人生圆满,不再有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