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过薛兆丰教授说过一句话:“读书的人不要去洗碗,洗碗之后你的体力是没办法支持你好好读书的。就算借钱都要借钱去读书。”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故事,内容大概是一个多么多么辛苦的人,抓住空闲时间学习,结果很nb。这种事当然值得提倡。因为作为人,我们都有汲取知识的权利和对未知事物本能的好奇心,我们当然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工作。
但感动之余,我们不要忽视一些基本常识。我们是人,一个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如果一份工作,我们要花10个小时,12个小时甚至更多去做,那么余下的时间减掉睡觉、吃饭已经所剩无几。何况就算把能用的时间都算上,这时候我的身体在长时间工作后,早已疲惫不堪,还有多少精力、心力、体力去投入学习和创造呢。
人生的真相是我们想做很多事,但是我们已经累了。
这些年我们谈了太多996,007。可是每年依旧有大量的考生往金融、计算机这些最卷的领域去挤。他们难道不知道干这些很苦吗?当然不是,因为干这些工资高啊,就以IT行业为例,根据2021年7月的统计数据,全国程序员的平均工资已经达到了15302元。
一个人选择干双倍的活,拿1.5倍的工资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指望一个大小周轮换,经常无偿加班的打工人,还要去从事文学创作,去搞艺术。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残忍的。
上高中的时候,每天早上上学,都会在路上看到一个大巴车运一车人出去,到晚上的时候再运回来,里面全是工人。我承认他们要挣钱生活,工作就是有代价的,但是这样子的作息,早晚两班车运来运去,他们究竟还有多少时间去娱乐,去想想未来,去看看大海,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我,究竟为什么而活。
很多人告诉我,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齿轮。是的,我们要讨生活,就得各司其职。这个社会也因此有效率。
但是能让我感到温暖的,是有一天,有个人会告诉我:我们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我们都有活出自己生命颜色的自由,我们都能幸福、快乐、安康,我们都可以以一个人而不是一个齿轮的角色在这个社会立足。
为什么我比较讨厌有些人谈诗和远方,不仅仅是这个词说烂了,说腻了,而是很多喜欢说诗和远方的人根本就没有眼前的苟且。
如果我在一个工地搬砖,你问我:“为什么不读书,不去看画展,不听歌剧啊。”
废话,因为我要生活啊,我都已经被生活的苟且压的低头走路了,你让我怎么关心艺术,抬头看天上星辰。
中国人很喜欢说我们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但是就像上学的时候,我们学生最喜欢别人夸我们用功吗?不是啊,我们喜欢别人夸我们聪明,夸我们有天分,甚至夸我们长得好看。
劳动光荣,但是过多的工作很难说会给我们普通人带来什么幸福。
因此,我们需要这个社会,那些最有能力,最有力量改变一切的人,能多考虑考虑我们平常人的人生,幸福和尊严。
我们不是工具,我们有权利以人的姿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