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就先說好,我們不提政治、不說立場,我只想分享對於家鄉的情感。
我真沒想過,有天會是在人不在台灣的狀態下,開始寫下我對家鄉的愛。是的,不只是喜歡,我愛著我的家鄉—台灣。
我的腦袋總是飛快的亂轉,等我靜下心來整理時,才發覺好幾次我思考對於台灣的感受,似乎都是在離鄉之後。或許,人就是需要距離,去證實情感的濃烈吧!
在陌生的環境中,你會開始尋找熟悉的事物。然後不知不覺,你從陌生中安放熟悉的設定。聽起來矛盾,而實際上我們好像不自覺的就這麼做了。
那條街像是台北的那個街道、這家咖啡店像是民生社區那家常造訪的咖啡店、那隻慵懶而傲嬌的貓的身影似乎和哥兒們家的呼嚕重疊上了⋯⋯一切的一切,在重新為陌生定義後,突然變得如此熟悉。
在那十一點就著急地趕著地鐵的時刻,我會想起在台北時,十二點還慢慢的走進捷運站的悠閒。
在時光網上搜尋最近上映的影片資訊時,我會突然懷念起光點電影院和誠品電影院提供給我這個電影偏食者的選擇。
在那些宏亮的北京腔裡,偶爾,我也會想起以往習慣的台灣口音,是國、台語夾雜的句子,也是一聽二十多年的習慣。
在放假的日子裡,儘管早就習慣自己孤身在北京這座城市中去挖掘、探訪那些我還沒看過的角落和風景,可是在那些特別開心的時刻,下意識的轉過頭時才想起,好友們並不在身邊,所以只能把那些心情給記下,再找時間和她們分享。
說了這麼多,並非表示我不喜歡現在待的城市,也不是我有多不願離開台灣。
最近我發現,當我越是想念台灣,我就越認真的去建構在異鄉的生活與習慣。
源於對於家鄉的思念,所以我更能將想念化為動力去搭建新的生活、適應新的環境,就為了在陌生裡找到那份熟悉。
在這些慢慢醞釀的想念裡,我想起曾經被一位外國友人問的問題。
「你最喜歡台灣的什麼?」他問。
我記得,我的回答是:
「我愛台灣矛盾的美感還有人情。
我喜歡台灣這個小小的島裡面塞滿了很多不一樣的聲音還有風景。你可以在高樓大廈間找到幾十年前的矮平房,也可以在喧鬧的夜市裡找到特別安靜的小巷,也能在安靜的鄉間碰上一群喧鬧的遊客,還有人情世故中收到陌生人的溫暖。你會聽到台灣人抱怨22k的工資,但是下一秒大家又能找到自己生活裡的小確幸繼續為生活奮鬥。
我喜歡這樣的衝突的矛盾編織出來的風景,更愛這樣的台灣。」
有時我會想,我骨子裡的矛盾,也許就是因為我的家鄉也是那樣富含矛盾,所以在那樣的土地長成骨子裡矛盾的倔。
於是,我在忙碌中還保有慢節奏,不因周遭環境的變動而迷失方向。那是因為,我始終清楚歸途在何方,就在 我的故鄉——台灣。
我大概沒辦法說得更明確我喜歡台灣的什麼,因為,她就被我放在心上,愛著。
恍然間,想起去年此時的自己⋯⋯
嘿,最近好嗎?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