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着读书私享会共读一本书活动的机会,开始重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原来也读过。只不过那时还刚开启正式的阅读,没有多少经验,加上书本内容比较晦涩,所以,即使每个词、句都认识,读完后也并未有多深的体会。收获仅限于了解阅读的四个层次,并没有改变我读书习惯。
现在第二次读,体会却大有不同。虽然内容与方法还是跟原来一样,但鉴于自身所读书籍的增多以及阅读经验的丰富,对作者所表达思想和观点,更能心领神会,明白作者在说什么。
比如说,书中的检视阅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略读或粗读与粗浅的阅读。
作为一名新手,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仔细去区分略读粗读与粗浅的阅读之间的区别,似乎名字看上去差不多,至于在行为上该如何去做,没有深究。
除此之外,包括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的具体做法,也不过是一眼带过,没有去实际运用,而前面所有的书也都是读一遍即止。
所以,到之前为止,其实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我并没有学会阅读,也不知道正确的阅读方式是怎样。
在神作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把认知归纳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
如果说在正式阅读以前,是处于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属于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
接下来,即将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行合一,进入知道自己知道的境地。
学海无涯,读的书越多,越觉察自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而这也又赋予生活及人生更多的目标与意义。
每天心有所向,不再虚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