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奥会已于上个月正式闭幕,北京冬奥会则在2022年等待着我们,而赛事的筹办则成为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体育界别小组的重点议题,赛事承办城市也已经在紧张筹办各类场馆建设和赛事准备。
然而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夏季奥运会或是冬季奥运会,每一次的奥运会举办过后,其场馆的利用和运营都是人们极为关心的话题。由于现代奥运会场馆具有投资规模较大,场馆规模膨胀,赛后场馆维护费用较高,融资模式多元化,临时场馆增加等特点,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不小的难题。本期,中邺将结合国内外的操作实例,分析后奥运时代,体育场馆的运营和改造思路与方式。
政府和私人企业相结合的投融资运营模式
为了减轻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财政压力,在满足赛事需求基础上,提高场馆投资和赛后管理效率,国内外均把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营)模式引入奥运会场馆运营中,通过政府和私人企业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模式,有效降低政府风险,提高奥运会场馆及其它大型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
第27届悉尼奥运会是成功采用PPP 模式进行场馆投资、运营的典型代表。
在第27届悉尼奥运会场馆建设时期,澳大利亚政府成功对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主体育馆和奥运村建设项目进行法人招标。最终由澳大利亚 Multiplex 公司和 Hambros银行组成的场馆建设联合体,负责进行主体育场的融资、全面设计、具体施工和全方位的运营。场馆建设总支出为4.63亿澳元,除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出资1.35亿澳元以外,其余 3.28亿澳元主要由私人企业负责,通过股票市场、商业银行借贷、赛事无形资产冠名和出售会员等市场化方式筹集,缓解了场馆建设投资压力,为赛后市场化运营奠定了基础。
以职业体育赛事为依托的运营模式
美国拥有高度市场化的职业体育产业运营模式,NBA就是最有名的案例之一。借助如此优良的产业基础和市场情况,在第 23 届洛杉矶奥运会结束后,美国通过职业体育和赛后场馆运营的市场化融合模式,缓解了后奥运时期奥运场馆的运营压力。
建于1927年的洛杉矶纪念体育场(Memorial Coliseum)曾举行 1932 年奥运会、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奥运会结束后,纪念体育场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橄榄球队、洛杉矶职业橄榄球俱乐部袭击者队签定了主场协议,洛杉矶奥运会足球比赛场地玫瑰碗体育场在奥运会结束以后,成为了“全美”高校橄榄球联赛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主场,该校所有的大型活动都在玫瑰碗体育场举行,并成为 5 次美国橄榄球联赛的决赛场地。
这就是在职业体育市场化背景下,采用职业体育运营模式,增加场馆的利用率,实现了举办体育赛事与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的“双赢”。
以组织大型活动为核心的多元化运营模式
奥运会是提倡全民运动为精神的体育盛事,其场馆的运营自然也要符合该精神,成为国民运动的主要场所。这是韩国政府对汉城奥运会的体育场馆的运营思维:多元化经营,将体育场馆转型为多用途民生场所。
首先是多项赛事的承办,最大化发挥体育场馆的基础设施作用。在人流旺盛的前提下,当地政府积极开发场馆的一些“副业”,例如在体育场馆里举办各类学习班,向市民团体出租场地举行各种文化、宗教活动,并对参观者收费。例如,比赛时使用的综合运动馆在没有比赛的时间,通常举办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内容涉及瑜珈、健身、芭蕾、羽毛球和韩国传统舞蹈等等。
悉尼奥运会圆满闭幕后,悉尼奥林匹克公园也进行了大量的改建,通过举办竞技体育比赛、健身娱乐培训、组织城市文化艺术活动等方式转型为一个多用途场所:每周6000人次参加高尔夫、游泳、田径等项目的健身娱乐活动,每年吸引550万游客来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参加在南半球规模最大的悉尼复活节展示,成为重要的艺术与文化活动根据地。
奥运场馆赛后改造与拆除相结合模式
不是所有的场馆都能够得到重新利用或者转型运营,一些特殊场馆需要进行部分拆除、改造,才能够符合其未来不同定位的不同标准。
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体育场馆就经历了改造、拆除、重新利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赛后的改造工程量巨大,奥运会之后,一些比赛场地改造成职业赛事专用棒球场,成为亚特兰大棒球队的训练基地,基本全年无空置期。网球场也移交给私人团体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水上中心捐赠给了佐治亚理工科技大学(场馆所在地),用于学生活动和校际间的比赛;自行车比赛中心于赛后拆除设备,进行绿化后变成了野生动物保护区;沙滩排球场的场地更换为普通地面,用于举办婚礼和音乐会;奥运村则成为佐治亚理工科技大学的学生宿舍。
经历了这样的改造,原本功能单一的场馆成为了多功能的综合性场所,重新焕发了生机。
目前,我国对于水立方、五棵松、鸟巢等主场馆的利用与运营比较到位,但是一些地方体育馆,亚运会、大运会场馆等都出现了运营不到位和荒废的现象。认真分析和借鉴国外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今后做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有诸多有益的启示。这些思路更可以举一反三,利用在工厂改造等方向,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