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增进民生福祉温度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连着千家万户。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求更加多元,既关注“有没有”,更关心“好不好”。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各级机关单位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倾听民声民意,找准群众关切

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到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出行等方方面面的实际困难和诉求。各级机关要主动下沉一线,深入基层、走进群众,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网络问政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真正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摸清楚、搞明白。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确保为民服务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二、强化责任担当,破解民生难题

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关键在行动、核心在落实。各级机关单位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作落地见效。要在教育公平、医疗服务、社会保障、老旧小区改造、交通出行等方面持续发力,集中资源力量解决一批长期困扰群众的老大难问题。要健全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推动为民服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防止问题反弹回潮,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三、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办事效能

群众急难愁盼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办事流程繁琐、审批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等便民举措,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要加强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强化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杜绝“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要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便捷化水平,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人民至上,初心如磐。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生活品质,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奋力谱写新时代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