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金字塔原理》已经畅销40多年,不仅是麦肯锡经典培训教材,甚至成为了整个咨询业的标准,并被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和世界知名院校用来进行员工培训内容。本书提供了关于思考和表达技巧的重要观念,帮助你强化思考架构能力和逻辑沟通能力,让你更高效地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组织思想的方法和工具,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没有意识到思想需要被组织。金字塔原理就是说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这个中心论点可以由3到7个论据进行支撑,每一个论据它本身又可以成为一个论点,同样,也可以被3到7个论据支撑,如此重复形状就像金字塔一样。和议论文的写法类似,开始有一个论点,下面用分论据来论证。不过,金字塔原理在具体应用起来,还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
首先是“结论先行”,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和大脑的运作方式有关系了。大脑如果提前了解了一个结论,那么它就会自动的把接下来获得的相关信息归纳到这个结论下面来寻找联系。而相反的,如果我们在听别人介绍观点的时候不知道结论是什么,大脑就会很困惑,一直要试图弄清楚各个观点到底想讲什么问题,这样理解起来就很费力。
其次,每个论点下面的论据不要超过7条。一般有4、5条论据就足够了。这是因为大脑没办法同时容纳7个以上短期记忆的事情。当论据超过4、5条之后,需要把它们归类到不同的类别里面,才能帮助我们记忆。
最后,每一个论点一定要言之有物,有思想。这一点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比如,我们经常在开会或者写文章的时候会有类似的句子:我们公司现在存在三方面的问题,或者总结说我们前一段项目的成功有三个原因。作者认为这样的句子都是言之无物,缺乏思想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从中获得任何有益的信息。
总结来说,金字塔原理要求结论先行,每层结论下面的论据不超过7个,每一个论点都要言之有物,能够有明确的思想。
第二部分 如何用金字塔原理来组织思想
真正支持金字塔原理的是我们为了分析问题而重新组织的思想。想让表达有逻辑,除了首先能够结论先行,最重要是分析问题要逻辑清晰。书中就提供了一套分析组织思想的套路。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以及逻辑演绎的顺序来分析问题,其中,时间、空间和重要性顺序,都是用的归纳法,也就是各个论据是相似点的集合。还有一种分析的套路是演绎顺序。使用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段式。
不论按照哪个结构顺序找出来的论据,都要先判断这条论据是否符合 MECE法则,即每一个论点下面支撑的论据都应当是彼此相互独立,但又完全穷尽,这样你的论证才是清晰有道理的。
因此,我们组织思想的时候一方面要按照这四个分析套路,时间、空间、重要性和演绎顺序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还要用 MECE 法则检查一下是否相互独立,又完全穷尽了。这样才是组织思想的方法。
第三部分 如何让别人对自己的观点感兴趣
我们通过金字塔原理的方法把思想组织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结论和分析,需要用什么方式变现,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作者就提出了一个重要方法,叫SCQ法,设置背景 Situation 、冲突 Complication 和疑问 Question。在作者看来,如果要让别人对我们提出的观点感兴趣,一定要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出我们的观点。通过这个方法引出观点的套路就背景、冲突、疑问的方法。
背景,就是在向对方介绍一个观点或者分析一个问题之前,先介绍大家都共同认可的背景信息,用所有人都了解的基础信息引出话题。先引出一个大家都没有异议的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可后,就比较容易引出我们接下来的观点。而只有让观点引出的过程波澜起伏才精彩。
这就需要设置激烈的冲突。在读者已知的背景信息基础上,如何告诉读者,在这种背景下,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进而让读者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之后,就可以引出金字塔原理分析出来的结论。
其实,这个 SCQ 的方法它就是利用了大脑对事实产生的冲突带来的这种好奇心激励我们读下去。和我们愿意听故事是一样的道理的。芭芭拉·明托把这个设计故事的方法引用到了我们去论证一个观点的过程当中,也是对我们非常有启发的。
总结和思考
金字塔原理是咨询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工具,不过,这个工具它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那就是金字塔原理的层层构架其实是建立在一个因果关系的基础之上的,结论和论据之间永远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但我们知道,世界上其实有很多问题它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构成的,而是更复杂的一个系统的关系。所以,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简单的用金字塔原理解决起来就会比较困难,有局限性,需要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