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不在人间,使得整个帝国失去重心,接任的申时行的安抚并没有为帝国带来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政事每况愈下,但是并无恢复正常的迹象。
这次是万历也以皇帝的身份消极怠工,事出有因,一者为文官集团不允许废长立幼,再者为自己,对于臣僚的意见,既不强迫接受,也不反对,典型的消极怠工。由于万历的放弃职责,使得文官集团和皇帝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来,却又奈何不了对方。
随着万历的去世,使得文官集团的内部矛盾日益增加,1591年申时行被迫去职时,舆论对他也丧失了同情,对于皇位继承人这点上,使得申时行,二辅许国相继离职,可见文官集团的可怕,在立储问题上,万历犯了一个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低估了四书中关于伦理的力量,皇帝和全国臣民都懂得父亲对儿子不能偏爱,哥哥对弟弟负有教导及爱护的义务,男人不能因为宠爱女人而改变长幼之序。正是因为这些原则为天下人所认同,才有一套共同的理念。又是如何造成万历,一定要对立储这件事上,显示自己的权威呢?
这个就和万历所处的朝堂环境有关了,他的祖先,一言一行都被臣下恭维成道德标兵,而他,确实在大臣的教育下长大的,如果说,万历的坚持,也可以说是长久以来,而他一直被日益成熟的文官集团压制,他的这个皇位,实际上不是leader,而仅仅是一个权威的象征,一切都要看文官集团的脸色,名义上贵为天子,实际上权利是受制于臣。
从张居正张先生出任首辅的时候,开国时的理想和所倡导的风气,与今天相去甚远。其中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源,便来源于财政的安排,初期,政府制定各种制度,依据取自四书,认为官员应该朴素。久而久之,精神和物质的冲突,越发明显,逐渐走向两极化。下面我们从两代首辅的政策来看一下。
张居正:提出一套改革方案,在位时,文官压力颇大,招致了死后的清算和文官集团的集体爆发。
申时行:提出一套中和方案,对文官并无很大作用。
从万历的无为看来,更像是一种报复行为,可能是随着文官集团对于他限制日益加深,也可能是皇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