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那么坚信自己可以成功,我们相信这一定是个好人,我们相信这件事一定可以办好,但是最后总会遇到事与愿违的情况,我失败了,事情没有朝着有利的方向进展,她并不是好人。这时的我们会怎么处理理想与现实间不同的碰撞。
最好的办法,创造一个新的现实。相信我们可以抛下现有的所有磨难,苦痛,挫折,失败,认知上的错误,创造出一个新的现实。
换一种不同的解释风格
这次失败了,只是成功道路上的经验。你没有失败,可以说这次“失败”也是你的成功。像想把光变成电的爱迪生,在经历了5000次的失败之后,记者让他放弃!但是他说我不是失败了5000次,我成功了5000次,我成功的证明了哪些行,哪些不行。最终在1879年12.21日,他向全世界展示了灯泡。他是最有创造力并且最高产的科学家,一生创造了1097项专利,但同时也是失败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承如迪安.西蒙顿所说:历史上最成功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同样是那些失败次数最多的。 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对于人的识别错误,同样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经验。人们习惯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出发,去建立与这个世界的联系。象牙塔里的人不一定都是你所想的高尚,甚至有些人的道德水平不如一位大字不识的农民。我们总是习惯以一些固有的标签去认识形形色色的人们,接触到一些“坏”也并没有什么,反而对于你去认知体察人的千姿百态更有深刻切身的体会。
即使现在失败了,事情没有朝着理想的方向进行。但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且始终如一,不辞辛劳,一遍又一遍,五次、十次、五十次、一百次……直到将所谓的不现实的事情变成现实,久而久之,让自己的信念和现实匹配。
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的不同,要学会做一个乐观主义者
悲观主义,会降低自己的期望,觉得我不能做那么好,比较现实,就算成功了,也会归功于运气。但是这样的现实,会成为一种阻碍与限制。乐观主义,期望会一直很高,就算没有达到期望失败了,也会主动的寻求经验,再次向前奔赴。即使在短时间内,现实无法改变,但是在经历了许多失败,经过不懈努力后,人最终都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最后我们要警醒自己成为一个盲目的乐观主义,“不要把最终胜利的信念和现实的磨练这两个因素,混淆起来,前者必不可少,后者无论如何都要接受。”(詹姆斯.斯托克伐尔)行动胜于雄辩,绝不能成为虚幻的乐观主义者,现实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乐观勇敢前行的过程,少不了磨练和风雨,就算最后的最后,一切都回到原点,但是一切又会重新开始。人生的起起伏伏,遇见时的心动,分开时的痛心,考试时的成功与失败,所有的一切在时间的面前,不值得一提,(到现在已经忘记了某个晚上的心动是为谁)所以勇敢去冒险,就算她他拒绝我,就算没找到理想的工作也不是世界末日,最终都会恢复。去勇敢地尝试,没试过舞台剧去试吧,没试过课堂发言去发言吧,去那个你很想去但是不敢去的地方吧~
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去处理去直面那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事情。自我认知往往是通过行动的方式来判断自己,比如我们去做了一件很勇敢的事情,回答问题,参加舞台剧这时你对自己的判断是——(我好棒,我是一个勇敢的人)
痛苦一旦来临,我们以为自己会惶惶不可终日,但是真实的痛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它其实很小,这时我们相信自己的复原能力比以为的要快,随之,自尊和幸福感就会提升,成功就会找寻你。
乐观——相信能做好,相信成功;激情——对所做的事业充满激情 ;勤奋——什么也不能替代勤奋。there no substitute for hard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