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组件化是什么,是把一个功能完整的 App 或模块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表现在androidStudio项目工程里就是分多个module。每个子模块可以独立编译和运行, 模块之间可以任意组合成另一个新的 App 或模块, 每个模块不必须相互依赖但可以相互调起和通信。
组件化的意义,对于一个小型项目来说可能觉得多此一举,但是对于一个中型以上的项目,组件化还是非常有意义的。APP版本不断的迭代,新功能的不断增加,业务也会变的越来越复杂,的代码也变的越来越多,代码耦合严重,影响开发效率,增加项目的维护成本,编译代码的时间长,每修改一处代码后都要重新编译整个项目。组件化的出现就是解决以上问题,并且还具备自由组装成新的模块的优点。
我研究组件化主要还是为了技术储备和支持新业务的开发,对于主项目要使用的话,就相当于项目重构,比较费时费力,在各组都有KPI的情况下是不会给我们时间重构的,闲话不多说,下面介绍组件化框架和搭建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组件化架构
直接上图:
架构介绍:
如图一共分了4层:应用层、业务组件、功能组件、基础组件。
- 应用层:我们的app壳工程,负责管理各个业务组件,和打包apk,没有具体的业务功能。
- 业务组件:具体业务而独立形成一个的工程,可以单独运行提供功能。
- 功能组件:APP的某些基础功能,可单独编译,但不会单独发布提供功能apk。
- 基础组件:开源的第三方的库。
Eventbus 是用来各层之间的通信,组件路由是用来实现组件之间的通信和调起。
网上有的文章有不同的分层发,有人分三层把业务组件和功能组件统称组件层。有人对业务组件进行细分,如Main组件。整体是一样的,关键大家能理解整个架构。
组件化项目结构介绍
直接上图:
大家看到有多个module,以app_开头的是可以单独打包发布的module,也就是app壳module,和业务组件module,module开头的是不单独打包发布的组件,就是功能组件。我们一一说明:
- app:app壳,就是我们主项目。
- app_radio:电台业务模块,可以单独作为电台app发布,也是app主项目的一个功能模块。
- module_core:项目的基础核心组件,说是基础,他是对基础组件的封装,包括架构图中的Glide、Retrofit、Rxjava等的封装,提供基础功能。说是核心,他是对项目基础架构的封装,这里使用的是MVP架构。
- module_commons:封装组件共用的类和资源,各组件模块解耦之后,避免不了一些共用的类和资源,比如实体类、错误页、dialog等。
- module_router:封装组件路由,实现组件调起和通信。
- module_share / module_playserservice:我们项目用到的功能组件,不是必要的。
网上有同学有不同的module分发,比如module_commons进一步细分公共的类module和资源module。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细分。到这里大家会发现组件化的一个弊端,就是项目会有很多的module。
组件化搭建注意问题
组建如何单独编译
思路就是在build.gradle的区分是apply plugin: 'com.android.application'还是apply plugin: 'com.android.library'。具体实现:
在gradle.properties文件添加一个判断属性
isBuildAsModule=false
在build.gradle里根据属性加载不同插件:
if(isBuildAsModule.toBoolean()){
apply plugin: 'com.android.application'
}else{
apply plugin: 'com.android.library'
}
在两种情况下AndroidManifest.xml文件是有差别的。作为独立运行的app,有自己的Application,要加Launcher的入口intent,而作为library不需要。所以需要写两个不同的AndroidManifest.xml即可,通过isBuildAsModule加以区分。
if (isBuildAsModule.toBoolean()) {
manifest.srcFile 'src/main/module/AndroidManifest.xml'
} else {
manifest.srcFile 'src/main/library/AndroidManifest.xml'
}
这种方式同时避免了AndroidManifest.xml清单文件冲突问题。
其他需要区分两种编译模式,原理相同。
基础库和SDK版本号统一
这是多module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module的依赖sdk版本不一致或者引入的库版本不一致会导致编译问题和兼容性问题。解决办法是在主项目最外层用一个config.xml文件来统一管理基础库和sdk的版本。config.xml部分代码如下:
def retrofit_version = '2.3.0'
def okhttp_version = '3.9.0'
def dagger_version = '2.11'
def autodispose_version = "0.5.1"
def support_version = '27.1.0'
def espresso_version = '2.2.2'
def glide_version = '4.6.1'
def butterknife_version = '8.8.1'
def routerVersion = "1.2.4"
def routerCompilerVersion = "1.1.4"
project.ext {
android = [
compileSdkVersion: 27,
buildToolsVersion: "27.0.3",
applicationId : "com.taihe.music.mvpsample",
minSdkVersion : 16,
targetSdkVersion : 27,
versionCode : 1,
versionName : "1.0"
]
dependencies = [
//android-support
"support-v4" : "com.android.support:support-v4:${support_version}",
"appcompat-v7" : "com.android.support:appcompat-v7:${support_version}",
..........
使用config.xml,时在最外层build.gradle配置config文件:
apply from: "config.gradle"
具体引入基础库的地方在各module的build.gradle文件里:
minSdkVersion rootProject.ext.android["minSdkVersion"]
targetSdkVersion rootProject.ext.android["targetSdkVersion"]
versionCode rootProject.ext.android["versionCode"]
versionName rootProject.ext.android["versionName"]
.....
//glide
api rootProject.ext.dependencies["glide"]
annotationProcessor rootProject.ext.dependencies["glide-compiler"]
组件之间资源名冲突
组件之间如果资源命名相同,就会产生冲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项目中制定资源文件命名规范,比如app_radio组件所有资源以radio_开头,所有开发人员必须遵守规范。
当然,gladle也给我提供了解决方案,就是在build.gradle中添加如下的代码:
resourcePrefix "radio_"
设置了这个属性后,所有的资源名必须以指定的字符串做前缀,否则会报错。而且这种形式只能限定xml里面的资源,并不能限定图片资源,我们仍然需要手动去修改资源名;所以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资源名冲突。
基础组件依赖问题
所有的基础组件我们封装在module_core中,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我们项目依赖了module_core就默认依赖了所有的基础组件,但实际情况中我们是不需要依赖所有的,或者module_core中的基础组件和其他模块有冲突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排除掉用不到和重复的库,Gradle支持两种排除方式,根据组件名排除或者根据包名排除,代码如下:
dependencies {
compile fileTree(dir: 'libs', include: ['*.jar']) compile("com.jude:easyrecyclerview:$rootProject.easyRecyclerVersion") {
exclude module: 'support-v4'//根据组件名排除
exclude group: 'android.support.v4'//根据包名排除
}
}
组件之间跳转和通信
组件之间的页面调起,虽然我们可以使用intentFilter来实现Activity的隐式启动,但是逻辑上存在耦合,并且不支持Fragment,所以这里我们使用的是阿里的组件路由Arouter。它可以实现Activity和Fragment的调起,支持依赖注入和数据通信。这里我们只介绍Activty调起,详细使用可参考https://blog.csdn.net/zhaoyanjun6/article/details/76165252
我们以调起app_radio组件中的HomeActivity为例,HomeActivity类配置如下:
@Route(path = RouterConstants.RADIO_HOME_ACTIVITY)
public class HomeActivity extends BaseActivity<HomePresenter> implements HomeContract.View {
@BindView(R2.id.btnUserInfo)
Button button;
@BindView(R2.id.ivTest)
ImageView imageView;
........
调起HomeActivity的代码:
ARouter.getInstance()
.build(RouterConstants.RADIO_HOME_ACTIVITY)
.withObject("user", userModel)
.navigation();
可以看出组件路由需要定义常量RouterConstants.RADIO_HOME_ACTIVITY来关联调起页面,withObject("user", userModel)是页面间传递的数据。
手动单独编译
组件化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单独编译,但是在开发过程发现有的时候修改了模块module里一些配置文体之后,编译主app,模块module不会重新编译,导致修改无效。所以在修改了配置文件之后最好手动编译module确保修改有效。单独编译的入口在下图:
动态变化网络baseUrl
module_core中我使用Retrofit+OKhttp封装的网络层,并对外提供配置接口,包括配置baseUrl,主module中Applicatuion中会完成这些配置。问题来了,如果其他模块使用baseUrl不同怎么处理。思路就是,对OkHttp进行修改,无非就是使用拦截器,幸好好心人提供了开源库RetrofitUrlManager可以解决该问题。详细参考,https://github.com/JessYanCoding/RetrofitUrlManager
动态修改baseurl的代码:
将OkHttpClient.Builder传给RetrofitUrlManager。
RetrofitUrlManager.getInstance().with(builder);
以app_radio配置baseUrl为例:
RetrofitUrlManager.getInstance().putDomain(RADIO_DOMAIN_NAME, RADIO_BASE_API);
RADIO_BASE_API为具体的baseUrl,RADIO_DOMAIN_NAME为对应的key。
具体使用Retrofit来定义请求接口时:
@Headers({DOMAIN_NAME_HEADER + RADIO_DOMAIN_NAME})
@GET("users/{user}")
Maybe<UserInfo> getUserInfo(@Path("user") String user);
这样就可以实现baseUrl的动态变化。同理如果其他的网络配置不同也是使用拦截器是形式来修改,大家可以参考RetrofitUrlManager的实现。
本文从整体上介绍了组件化的搭建问题,没有具体到基础库和框架的封装,也就是module_core的搭建和使用。想要熟悉整体框架或者使用,首先要熟悉第三方库的使用和原理,封装的过程就是改造的过程所以要了解基本原理;其次再熟悉module_core的封装代和使用,最后才是本文提到的组件化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跟本文一样,大部分开源组件化项目,基础库用到了Dagger、Rxjava。这两个开源项目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建议大家择情而定是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