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90年有一万块钱,存了28年,你有多少钱?
具体利率,每年都在调整。假设每次存5年定期,查阅利率表后经过初步估算,21000左右。
是的,很多人都知道通货膨胀的概念。但是多数停留在纸面。
那货币购买力变化了多少呢?
说购买力,必须要用不变的来衡量变化的。消费物价指数CPI是衡量物价变化的指数,它的办法就是人为构想出一个篮子,篮子里按照大家消费日常商品的多少确定篮子里商品的品种和比重,然后根据篮子里商品总价的变化来确定物价的变动。
查阅cpi表,截止2017年,cpi指数较1990年为3.024,也就是物价翻了三倍多。但是考虑到国家统计局一定程度上对物价数据的优化,以及一篮子物品种类确定的不全面性,最最最最主要的是房价不纳入考量,所以3.024倍涨幅是严重低估了的。
那我们不妨以黄金价格为衡量。
1990年黄金为400美元/盎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 1/4.7832。
2018年今日为1243.7美元/盎司,汇率为1/6.8798。
同样一盎司黄金,1990年为1913块2毛8,今天为8556块4毛,剩下一分钱我做主交给警察叔叔手里面了。
金价涨幅为4.47倍,我觉得这是个比较合理的数据。我们再结合1990年没有商品房(住房几乎不花钱),2018年多数住房为商品房(住房自费),对城市居民来说房屋消费为生活必须消费之一,且房价较高的因素。我认为整体物价水平涨幅不低于6,即600%+。
也就是说,存款上涨了2.1倍,但物价上涨了6倍往上。从趋势上说,人们财富保值的难度很大。
当然,最近十多年除了定期存款,还有银行理财产品(只考虑保本型),还有余额宝等低风险理财手段。但即便这样,1990年1万,用单纯的储蓄手段也不会超过3万。
每天醒来,你银行里的钱都在缩水。那种松鼠过冬式的 辛苦劳作→储蓄→安度晚年的生活模式已经很难为继。年轻人真的变得越来越穷。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两个社会现象没有。
一是父母和子女眼中的工作观发生了极大差异。父母眼中排在首位的工作往往是类似于公务员和具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一个是体面,一个是稳定。但子女眼中就一个标准,钱给的多(不违法)。
彼此互相不理解。为什么铁饭碗要砸掉出去闯荡,除了年轻人的荷尔蒙闯劲以外,是真的不够花啊。
在五六十年代,若论绝对收入,干部是真的高于工厂工人的。
但是今天,所有稳定工作,明面上的收入都不高。除了一些不可描述的工作方法外,真的就那么点钱。但想要参与不可描述的工作,三代务农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机会并不多。
第二个社会现象最近很热。
离婚率走高,结婚率走低,新生儿出生率走低。
原因是当代年轻人越来越穷。
我不愿意声讨要房子要彩礼的女人。只要不高于当地和自身家庭条件的平均水平,我不抵触。物质生活条件比30年前好太多,我们仍然要求两个铺盖卷放一起,有闲钱了买辆飞鸽的结婚模式有点强人所难。
但是不用数据,就用感受来讲。年轻人真的很累。
有了孩子开销更大。还是那句话,不要一味要求降低生活品质。喝不起奶粉可以喝面汤啊?上不起辅导班可以自学啊?这话没味。谁还不和周围比比?孩子在鳞次栉比的大都市过着山顶洞人的生活,孩子心理能不扭曲?
所以结论就是,年轻人越来越穷,希望有些人不要太短视。日本的今天可能就是中国的明天,人为国之本。皮之不存,毛又将焉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