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票房还是要靠档期啊。
暑期档一开始,邱礼涛导演携同不当厨子的武指不是好演员的谢霆锋和被歌神耽误的影帝张学友,带着《海关战线》在香港一通轰炸,炸响了暑期档。
却也仅仅是听了个响。上映十多天,票房堪堪过亿。之后新片不断上映,或许也就再无后劲发力了。
紧随其后,默默上映的《默杀》竟然是悄声火了个大爆。上映十天,票房7亿。每天是的增长是用亿元为单位了。
去年暑期档,《消失的她》用一个人的消失,引爆了全网。今年,《默杀》用五个人的消失再次让全网沸腾。
玩消失,是吧?消失的是人,是道德,还是人性 ?《默杀》中的沉默,是自私还是保护,是约束还是枷锁?杀,是复仇还是救赎?
看完影片,本来是想用震撼来形容,却感觉不恰当。因为王传君在失去女儿之后无法得到道德与法律的公正尊严,转让自己复仇杀人时。观感上没有角色中那种复仇的快感和自杀时的解脱。
而是一种痛,深沉的痛。
是的,全片看下来。所谓的重重悬疑,多层反转,阴暗光线的晦涩,雨天场景的压抑等等,都不及故事叙述带来的痛感强烈。
简单介绍一下故事,略有剧透。但是放映几天后,全网已经有了无数各种解读,剧不剧透已经不重要了。不影响观看正片。而且,好电影不怕剧透,越剧透,越有看。
东南亚某地。多年前,女主带着幼女再婚。各种原因,女主(张钧甯饰)一直在这个家庭中卑微,懦弱的生活。
直到五年前的某一天。
变态的丈夫欺负了年仅九岁的女儿小彤,然后被小彤随手一剪刀杀掉。一切都变了。
为了保护女儿小彤,女主将男人埋在花圃金桔树下。然后经常鞭打女儿,让其变成“哑巴”,以免泄露秘密。更是牺牲更好的发展,委屈在女儿学校当护工,只为离女儿很近,便于保护。
而这种保护在一种不正常的社会体系中,就显得更为卑微。即使受到霸凌,虐待,也是默默承受,忍气吞声。只希望卑微但安全的活着。即使因此而精神紧张压抑到极致,到脆弱,到变态,到崩溃边缘。也仅仅是安全的活着,活着而已。
而这种爬虫般的活着,也是小彤愿意的吗?不,不是的。小彤慢慢的长大了,既然当年幼小的她都能捅出剪刀来反抗压迫,本来就不应该是懦弱的品种。小彤是绝对的狠人。(毕竟,《隐秘的角落》出来的都不简单。)
幼小的女儿小彤更加坚强,坚韧。反过来对母亲李涵还有心疼和保护欲望,她不想母亲活成这样。
慧君是小彤在寒夜般生活中可以相互取暖的最好朋友。当慧君(徐娇饰)受到霸凌欺辱之时,自己却无法帮助,解救她,这是小彤内心善意最崩溃的时候。
当看到慧君爸爸林在福(王传君饰)雨中寻求帮助,希望得到真相而望天无助的身影。一场完美复仇的计划正式开始。
看似弱小的小女孩,心思有多厉害?利用了林在福,利用了有偷窥心理病但内心善良的警察儿子,也算是利用了警察(吴镇宇饰)和母亲,实现了完美的仇杀和逃离。
一辆行驶中乡野的皮卡车上,小彤打开藏身的木箱盖子,望向天空。天清气朗,云淡风轻,微风拂面,空气是那么多香甜,一切都是那么多美好。
影片到这里结束。故事也完全可以到这里结束。几乎大部分观众也希望这样就是完美的结局。
然后,字幕过后,紧接着一个彩蛋。于是故事有了另外的结局。说起来是反转。过后想来,也是无所谓的反转不反转了,因为,本身早就没什么遗憾了。
《默杀》的故事讲诉其实是乱的。正叙,倒叙,插叙,几乎混为一谈,却丝毫不影响故事的发展。
影片的开始,就已经是故事的后半。然后是各种回忆,配角的讲诉,创造者的剧情交代,掺杂在一起。但却环环相扣,将所以的悬疑抽丝剥茧串联起来。
其实,悬疑不悬疑,真的已经不重要了。影片能用的种种炫技,远不如故事带来的真实感给出的压抑之痛强烈。
李涵的被家暴是痛,小彤的受辱是痛,慧君被欺凌是痛,林在福被欺压是痛,李涵林在福两个受害人相互撕打是痛,方老师的虚伪是痛,邻居的自私沉默是痛。
当疼痛多了,就会麻木,麻木中的人性能有觉悟吗?
觉悟是什么?影片中的觉悟说的是,无论何时何地,皆为众生,众生之行,引发觉悟,觉悟的终点,是新生的起点。真的是觉悟吗?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然后,曾经的魔就不是魔了吗?
这倒也是可以的,只要众生皆无记忆即可。
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