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对立:艺术纵览的归途和审美的徜徉

米罗的画作常展现出类似孩童般的纯真与童趣,但这种理解也不够准确。 米罗所用的简笔画方法,实际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象征主义手法。他在表达方式上的创新,可说是对现代主义艺术过往的一次总结。

用许绰云先生那句:“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

来形容这本《对立之美:西方艺术500年》无疑是妥帖的。

解读历史绝对是一件繁复且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你几乎没有试错的空间,

所以解读人时刻都要接受精神上对准确度考究的鞭挞。

作为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艺术的解读或者成为阐述则更为抽象和主观私人化,

所以,作者严伯钧用了历史的透镜,借助“二元对立法”的方式厘清艺术作品的历史流派及成画线索,

从而夯实了艺术产生的逻辑性和目的性,让这本书的历史通识意义甚至高出了艺术层次诠释,实数锦上添花。

所以这是一本西方艺术的500年全览,也是一本西方文明的500年碎片化注疏。


所有艺术创作都和信仰有关

艺术从来无关中立,只和信仰有关,而信仰被生活所浸染。

就像作者提及的那场,

发生在16世纪初佛罗伦萨“的“世纪对决”故事。

故事中,同为战争主题,

身为小镇私生子的达.芬奇画出的《安吉里之战》,

遵循精妙计算的古典主义,用混乱拥挤的理性视觉,表达士兵战场上的厮杀,

而出生在上层阶级的米开朗基罗,画出的《卡西纳之战》却用突发场景的定格,

用力量感侧面展示战况的紧张。

在作者看来,达.芬奇的画风追求宏观微观下,极致平衡的结构美喝韵律感;

而米开朗基罗的画作并不具有生动的有机感,但这也不 能阻碍他是那么伟大的一个雕塑家。

用名作对立产生审美的对决,进而促成视觉体验的非一统式主观培养,

更容易让读者实现自我放逐的观画感,得到更多艺术理解和表达背后的东西。

就像文中作者说到的这样一段看法:

“在笔者看来,进一步挖掘了超现实主义的可能性的,反而是虚长达利十岁,

同样来自西班牙的米罗(Joan Miro)。”

欣赏艺术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表达艺术地位权重的权利,照本宣科就是大忌,让读者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书中最让我欣喜的一段,是作者关于画作《雅典学院》的解读。

作者很详实的揭示了人物形象的起源和未知关系,以及其作品背后的文化共鸣点。

  画面中间的白发、长须、右手指天的老者是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人物用的是达·芬奇的形象,可见拉斐尔对 达·芬奇的崇敬;柏拉图身边站着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人物形象用的是布拉 曼特(Bramante)。

尤其是那段关于画作质量及地位的主观点评:

《雅典学院》所展现出来的技巧之精湛,完全不输达·芬奇的《最后的晚 餐》。这幅画里的人数要比《最后的晚餐》里的更多,同样也是保持透视正确 的情况下还让每个人的形象和动作安排合理。

很好地自我表达,“最好”和“伟大”只是人与艺术产生精神共鸣时的附属物,仅此而已。

保持独立自由的艺术审美,才能真正的理解艺术。

这就是《对立之美》带给我的最大价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夜莺2517阅读 127,761评论 1 9
  • 版本:ios 1.2.1 亮点: 1.app角标可以实时更新天气温度或选择空气质量,建议处女座就不要选了,不然老想...
    我就是沉沉阅读 6,966评论 1 6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07评论 28 53
  • 兔子虽然是枚小硕 但学校的硕士四人寝不够 就被分到了博士楼里 两人一间 在学校的最西边 靠山 兔子的室友身体不好 ...
    待业的兔子阅读 2,653评论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