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森十大原则 / 用户界面设计的10种可用性启发式 / 十大UX设计试探法
原则一:系统状态可见性
“系统应始终让用户清楚当前的状态以及发生了什么,并且在合理的时间内通过合理的方式给予用户反馈。”
适当的反馈 / 适时的反馈
原则二:系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匹配
“系统应使用用户熟悉的语言和概念,而不是技术性很强的术语。产品应遵循现实世界惯例来呈现信息。”
用户熟悉的语言 / 充分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概念 / 文化观念隐喻
原则三:用户操作可控性
“用户经常在使用时选择了错误的操作,所以产品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紧急出口」,用于帮助用户撤销或重做。”
原则四:一致性
“用户不必疑惑是否使用了不同的设计语言、情况或不同的操作产生的结果实际上是同一件事。”
保持设计中相同场景的一致性(视觉语言/交互形式)
原则五:预防错误
“用户通常会分心于手头上的任务,因此可以通过提供建议、利用约束和保持灵活性来防止无意识的错误。通过精心的设计防止用户发生问题,比出现错误信息提示更好。”
原则六:识别而不是回忆
“保证元素对象,操作选项的可见性,以此降低用户的记忆负荷。”
选项可视性 / 页面可视性 / 页面可视性 / 历史记录 /
原则七:灵活高效的使用
“用户看不见的加速器(快捷方式)通常可以加快专家用户的交互速度,从而使系统可以同时满足经验不足和经验丰富的用户。允许用户定制频繁的操作。”
原则八:美学和简约设计
“对话中不应包含无关紧要或很少需要的信息。对话中每增加一个信息单元都会与相关信息单元竞争,从而降低其相对可见度。”
原则九:帮助用户识别,诊断错误并从错误中恢复
“错误信息应该使用简单的语言表示,准确指示问题并建设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原则十:帮助文档
“即使可以在没有文档的情况下使用系统会更好,但可能仍需要提供帮助和文档。任何此类信息都应该易于搜索,着眼于用户的任务,列出要执行的具体步骤,并且信息量不要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