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封神演义》故事的最初接触,来自于我姥爷曾经给我讲的一些中国神话故事。
记不清是几岁时的一个大年三十了,姥爷一边忙活着年夜祭祀的事情,一边给我讲述在老家时过年的规矩习俗。讲着讲着就说到了姜太公身上,说他当年助周伐纣后大封群神,临了到最后却忘了给自己留一个位置。平日里他走到哪里大家都敬他为他让位,唯独大年三十这天各神各归其位,这姜太公就成了没地方去的人。于是老百姓就在院中竖起一根天地杆儿,上贴一张红纸,写着“姜太公在此”。这样这姜太公过年时也有了去处,而邪魔鬼祟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
后来电视台播放了根据古典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电视剧《封神榜》,才知道原来之前所看的动画片《哪吒闹海》也是出自的《封神演义》的,就连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不少龙套角色在《封神演义》中也是客串打过酱油的。
成年后买来《封神演义》原著从头到尾的翻看了一遍,才发觉之前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动画片,都是基于原著小说的改编延伸,许多人物与内容并不如同我们在影视剧中所看到的那样。
例如说去年火得一塌糊涂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主角哪吒在《封神演义》中就是如同电影刚开始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四处惹祸的“熊孩子”,而并非是如同早期的动画片《哪吒闹海》中塑造的那样的悲情小英雄。
原著中的哪吒在闹海自刎之后,“莲花化身”之前,曾有一段时间魂魄无处可依。他的师父他太乙真人让他托梦给其母殷夫人,让她为其修一座庙宇好有所依托,否则就日日回来捣蛋弄得六宅不安。无奈之下殷夫人只得在翠屏山为哪吒建了一座庙宇。
印象中能被人建庙宇塑金身的都是“有功烈于民”之人,哪吒能够拥有自己的庙宇,可不是因为像电影《哪吒闹海》中改编的那样他救小孩斗恶龙。一半是出于他母亲对她的怀念,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害怕他真的会闹得家宅不宁。
因此我们在阅读《封神演义》时,看到死了的但凡有点名气,且不管他是忠臣孝子,还是奸邪小人都被封了神,或许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在古代,因为畏惧而供奉一位神仙,实在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仔细阅读其实还会发现,虽然都是封神,但是所担任的职位却基本上都是符合这些人生前的品行的。忠义之人授封的还是“惩奸除恶”之位,而奸佞恶毒之辈担任的还是“恶煞”之职。这在当时,也算是反应了世人的一种无奈与悲哀吧。
神话传说永远是一个讲不完的话题。它承载了人类历史的太多内容,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诸多现象。
一部主角只有四个的《西游记》尚且都能够解读出诸多内容,这看似是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人间历史,实则是叙写天上的两派神仙斗法打架的“封神”故事就有更多的看头了。有太多的人物和细节值得去好好地探讨一番。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的是门道。读《封神演义》一般人看的不过是个虚热闹,而内行人探索出的却是不一样的思考。
李天飞,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文化、历史、民间信仰……这些其实早就隐藏在书中的诸多内容,以及那些我们曾经知道的或是不知道的存在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内容,都将被他用他那深厚的文字功底整理化作一本名为《号令群神》的书籍,来为诸位“封神”迷们展现。
在这本书中,读到的不仅仅是那些曾经熟悉名字所演绎的故事,还有小说背后的真实历史,更有《封神演义》的神仙体系,构建完整的封神宇宙的全面介绍。
这是作者为“封神”故事所做的一本笔记,也是一部有关于中国神仙文化的百科全书。了解中国神话中各路神仙的历史,不妨从这本《号令群神》开始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