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实战》,感觉前半部分对需求分析或者产品经理岗扫盲还是很有用的。
我自己的收获主要有下面4点(罒ω罒):
一、知道了TOGAF。感觉作为需求分析人员,这个模型还是很有用的
二、终于知道了脑图和层次图的区别在哪里。
因为同事在她家里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解决方案中常常同时存在这2种图,脑图的美其名曰功能架构图、层次图的叫总体架构图,经验丰富的领导也一直默认她这种写法。这让我很困惑,为什么就我感觉这2种图都是差不多的呢。看了这本书后,终于确定我没毛病。O(∩_∩)O哈哈~
脑图通常会缺少系统交互、非功能的需求,层次图相对比较全面,所以推荐用层次图表达。绝绝子。。
三、看到了一个完整商业模式梳理的例子
几年前短暂研究过商业模式,看了视频教程、书籍,都没有一个完整的例子。这书里终于有一个了。
商业模式的九要素模型是由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和伊夫·皮尼厄在他们的著作《商业模式新生代》中提出的模型。那么,什么是九要素模型呢?
简单来说,九要素模型是回答九个关键问题的模型:
9个关键问题
第一,你的客户是谁?你是如何对客户进行细分的?(客户细分)
第二,你和客户的关系如何?(客户关系)
第三,你通过什么渠道能够接触到这些客户?(渠道)
第四,你为这些客户提供什么价值?(价值主张)
第五,你通过什么关键业务来向客户提供价值?(关键业务)
第六,你的核心资源是什么?这包括专利、人才、土地等。(核心资源)
第七,你有哪些合作伙伴?(合作伙伴)
第八,你的收入来源是什么?(收入来源)
第九,你的成本结构是怎样的?(成本结构)
前四个问题实际上涉及了三要素模型中的客户价值;接下来的三个问题关注资源能力;而最后两个问题则涉及到盈利方式。这就是九要素模型。
现今的主流商业模式看起来越来越复杂,但实质上只是变得更加精细。回到最初的问题,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实际上,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结构。
作为企业家,如果你想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我建议你的商业模式必须能够实现总价值创造,创造全局性增量。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应该具备全局性增量。如果没有,那所谓的商业模式就只是将钱从一个口袋换到另一个口袋。最后,我特别建议你问自己两个问题:
1. 我为何客户提供什么价值?
2. 为何是我?
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后,我相信回答第三个问题“你的钱从哪里来?”将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期待着你的回答。
四、知道了别人是怎么梳理主业务场景、分支业务场景的。
我自己也是靠画业务流程图分析业务的,如果没有先画业务流程图,感觉自己没法将业务需求全面的转化成原型、需求说明书。很佩服其他同事,对任何业务的项目都可以一来就直肝原型。直到拜读过他们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后,我就放心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