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对一座城市的感情,和人的感情是一样的,没有定数,失望与想念,爱与不爱,都在一瞬间。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极文艺的人,我爱着江南的温婉,柔情,总幻想着穿一袭亚麻长裙,撑把油纸伞走在青石板小路上,最好有点小雨,走在清晨的怀抱,与轻风细雨,青砖黛瓦相互问候。我深情地爱着婺源,爱着哪里的炊烟,爱着那里金黄的油菜花,爱着那里秋季丰收的五颜六色,好像生活在那里的所有人,都与我相交甚好,我与他们毫不生疏。我觉得我上辈子,一定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我觉得那里才该是我的出生地。我的脑袋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对诗和远方有无限的想象和向往。我时常觉得自己因为这点而与众不同。
后来我发现,可能我只是极爱着文艺。因为通过我贫瘠苍白的文字,你也可以感觉到,我大概就是那种最平庸的姑娘,过着与世人大同小异的生活,因为各种条件限制,没办法去所有的远方,才疏学浅,文字也单薄至极,无法抒发出内心与脑海勾勒出的诗,远方,美好。
今夜的歌曲《长安是座青春城》,被我无限单曲循环,它让我想起那次并不愉快的西安之旅,失望与惊喜,爱与不爱,诗和远方,都一同被牵扯出来。促使我在深夜写下这些文字。
偶然的机会,拿到了去年去西安采风时同学们写的散文,小说和诗歌的合集,开始的时候,非常排斥,不想多看一眼,最后抱着不知名的心态,读了读自己的散文,对西安的思念,在这个百无聊赖的夜晚,就这样被那些文字生生的勾起。
我爱江南的温婉柔情,也爱西安的深沉厚重。相比西安,我更执着于它的另一个名字——长安。没有去之前,我对它充满了无限的幻想,一提到它的名字,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抱的期待有点超乎自己的想象,那个在书本上,电视里看过听过的长安,要变得真实可观的时候,我却很平静。
我总觉得,去到西安,是必须要穿汉服才对得起这座城市的,要穿着汉服去骊山华清池,要穿着汉服走在古城墙上看日落,透过余辉去幻想历史曾在这里上演的一幕幕,。然而并没有。不是所有的旅行都可以按自己心目中诗与远方的标准来进行的,这样的话,骨感的生活该是多么没有存在感。
对西安的失望,始于饮食。作为地道南方人,我深情地爱着白米饭,在尝过三天羊肉泡馍biangbiang面之后,我开始疯狂想念成都的火锅串串冒菜。除饮食带来的失望外,估计就是旅程的无休止奔忙吧,因为它的厚重历史,总想在三四天之内把每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走遍,总是在路过不同的地方,不是在走路就是在坐“疯狂"的公交车,真正用心去感受的地方却不多。这也让我对它留下的初印象大打折扣,仿佛它只会让我疲惫与奔走。
华清池,钟鼓楼,兵马俑,回民街,永兴坊,小雁塔,长安大,粉巷,碑林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回蓉城的时候却只带走了满满的失望,好像这里并不像我记忆中的长安。失望随我的离开被掩藏于记忆中,也把我对长安的执念,十分减了七分,剩得三分留给留给仅有的美好。
一次失望,就不爱了吗?曾经以为是的,觉得自己不会再去了。
今天看到自己的散文,那篇被老师说描写对象太多而感情不深的文章,每读一个字一段,在那里的一幕幕,都历历在目。对它的深情,原来丝毫不减。谁说文章一定要有个定数,一定得按教学方法说的往小的写才有真情实感,我对那里每个场景的描述,每个字的选择与安排,都是我对它的深情。
今夜,对长安的相思,让我异常清醒,无所凭吊,谨以此文,把相思寄与长安。
文不知所云,反映我的平庸。但对你的情是真的,浓烈而炽热。
那么,梦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