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未死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记先前,一首五言于无声处起惊雷,令无数人高呼“诗兴当至”,既是时代之音,又是时代之忧。

诗曾巍巍,诗已颓颓。

诗起于周,兴于唐,及泱泱华夏文化之瑰宝,美得让人惊心动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意于微茫烟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恢宏于万里江山。春风江南岸,一“绿”字唤醒花鸟山川。月下柴门前,一“敲”字寂静月夜池树。如画江山皆入诗来,诗中有画,如美酒夜光杯,令人不禁醉矣。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更是道尽诗中真意。引譬连美,谓之兴;考见得失,谓之观;和而不流,谓之群;怨刺上政,谓之怨。诗是一种载体,承载着人们的兴观群怨。诗是社会的缩影,是国泰民安,是世态炎凉,是人间百态。

正如诗仙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黄河之水天上来,放眼尽是太平盛世。诗圣一声忧叹饱含民间疾苦,新鬼烦冤旧鬼哭,侧目皆是铁衣枯骨。

诗咏物,诗叙事,诗亦言志,诗中有真意,助人明德,助人致远,此乃诗之魅力所在。

反观当世,从《中华诗词大会》到一诗激起千层浪,都体现诗文化的再放异彩。但这“诗兴当至”的高呼中,更多的是诗意不复的无奈。短暂的火热并未改变诗文边缘化的无奈境地。无论大气磅礴,还是温柔婉约,对当世人都如过眼云烟,人的心灵少了诗的滋润,仿佛久旱无露,枯木无春,贫瘠且荒芜。这些曾帮助中华脊梁千年不倒的风雅,何去何从?面对诗歌已死的言论,我们又当何喜何忧?

诗已颓颓,并非无中生有,但我们也不可操之过急。在诗何去何从的思索中,有人说“诗兴未至,诗心却也无死”。正如唐有“飞流直下三千尺”,宋有“一蓑烟雨任平生”,元时马致远低吟“断肠人在天涯”,清时纳兰辞轻语“人生若只如初见”……如今,亦有人写出“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的大气。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荡气回肠与儿女情长。我们应领异标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由想起赵翼的《论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兴虽未至,诗心仍未死,文化传承之道,路漫漫其修远兮!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生都在周旋。有时在繁华里周旋,有时在芜杂里周旋;有的为生存而周旋,有的为虚浮而周旋。或为欲,或为情,一会...
    冰夫阅读 178评论 0 0
  • 他终于决定尝试接受家人给他介绍对象,约好了下午去湖滨银泰和舅舅舅妈一起吃饭,还有一个就是传说中要介绍给他认识的。他...
    DrJoseph阅读 185评论 0 0
  • 一.来到币乎你获得什么惊喜? 来到币乎实现了你想要的目标了吗?小曾巩:一直都没有,,全部都在路上. 野路子出生的我...
    小曾巩阅读 194评论 0 0
  • 下午老师按序讲了土与水,还有火,对于土,我只有意识记忆,小时候水稻田里插秧被蚂蝗咬。励志自己离开水田,现在是实现了...
    芳与华阅读 689评论 9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