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2组+介可心+第三周第2次作业

【片段来源】《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R:阅读原文】

就在那段时间,有一天,我和萨拉与斯坦和亚历克莎共进晚餐。我们当时在讨论学习者/评判者材料,亚历克莎就鼓励斯坦去质疑一下自己的假设,再用转换问题来评估一下他的投资策略。她建议斯塔用‘ABCD选择法’来考虑这件事,就是我之前说要告诉你的那个工具。斯坦答应试一试。这一试之后的效果令他非常震惊。ABCD选择法是这样的:

ABCD选择法

A(Aware)——觉察 我现在是处在评判者状态吗?这样有用吗?

B(Breathe)——深呼吸 我是否需要退后一步、停一停,用新的视角来看这件事?

C(Curiosity)——好奇 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其他人、事情本身)?我遗漏了什么?

D(Decide)——决定 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

整个这件事让斯坦停下来思考,真的就像一记警钟一般,令他醒觉。斯坦的评判者思维差点让他损失巨额财富,他意识到其数额之大后,跟我说,他现在总在用ABCD选择法,ABCD选择法已经成为他自我教练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他甚至开玩笑说,他已经开始把那几个问题固化在大脑中了。如果他当初不是率直地接纳并观察自己评判者的那一部分,而是拼命将它推开,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要用ABCD选择法,就要从觉察和接纳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斯坦可真是收获颇丰啊!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用一个实例说明了什么是ABCD选择法,并且用这个方法做一个中立者达到客观看待事情的效果

why: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只以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这种角度有的时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损失,用ABCD选择法可以在做决定时更加客观,减少决策上带来的损失

how:第一步,觉察,观察自己是否在一个评判者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否对做决定起到好的作用

第二步,反思,反思自己是否需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第三步,疑问,问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没有遗漏什么

第四步,决定,下决定,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场景:因为疫情在家,这几天闲的没有事做,于是在三月份的一天,我报了一个写作班,想要通过写作获得一些报酬,并且想让写作给自己带来一些改变,当时认为这个写作班对我十分有用,但是进入写作班之后发现,虽然这个写作班的内容对我有一些作用,但是作用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大,而且写作班的氛围一般般,让我写作的动力不强,于是后来慢慢的就跟不上了,后面的作业也没有交

反思:这个决定,我只以它对我有用的角度思考了,并没有想到它的不足之处,所以下决定的时候不够客观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我可以通过ABCD选择法在之后我减肥想吃东西的时候帮我脱离出来,不吃卡路里高的东西

行动:这几天减肥总会在晚上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在下一次我想吃卡路里高东西的时候,我会先觉察一下自己是否在一个评判者的状态,之后反思一下,虽然我现在真的很想吃,但是换一个角度如果我吃了我会感觉到满满的罪恶感,并且第二天会发胖,自己会十分内疚,然后看一下自己几天瘦了多少,鼓励自己,并且反思一下是什么原因让自己特别想吃东西,比如说一直在宿舍坐着,或者是旁边一直放着零食等,之后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并且下决定,不吃这个小零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