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正月十三上灯日,上灯圆子落灯面,是什么意思?有何寓意?

今天八十六岁的婆婆和我说:明天正月十三我们吃汤圆,老话说上灯圆子,落灯面”,我不太明白其中的寓意,赶紧去找了度娘。

为何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说法?

正月十三是传统的“上灯日”,起源于南宋时期,民间会在这天的黄昏时分,于灶台之下点燃一盏花灯先来“祭灯头”,而后家家户户争先点亮“头灯”,谁家“头灯”点亮的越早,则代表拔得头筹,好运连连。

古人的节日总是充满仪式感,“上灯圆子”指的就是正月十三的晚上要吃汤圆,图的就是一个“团团圆圆”,“圆圆满满”的好寓意。

到了正月十八就是“落灯日”,所有的喧嚣欢乐都将归为平静,取下花灯又将开始一年的辛勤劳作。《仪徽岁时记》中有说道:“十八落灯,人家啖面”。

为了来年工作,生活的顺利,人们会以“啖面”来做个好开头,“啖面”就是吃面条,寓意顺顺利利,条条顺的意思,同时也是希望离家工作的游子能够和家永远相连在一起,能常回家看看,亦有期盼家人健康长寿,喜庆欢乐绵绵不断之意。

除了“上灯圆子,下灯面”的饮食习俗,在南方地区还有过近四百多年历史的“豆腐节”习俗,豆腐谐音“兜福”,有招福添丁的好寓意。

所以在元宵节前夕的正月十三,我们不妨先吃几个汤圆和一份豆腐菜来图个好寓意,老传统都很讲究,千万不要忘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