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车上和杨先生一起看了《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早就想看了,一直抽不出空来看,在火车上,缓缓驶向目的地,心也平静了许多,便安静地欣赏了这部电影。
整部电影“家”是主题,小的方面来说是赞恩的家;是维纳斯的家;是赫拉的家……大的方面来说是所有人的家。
我一直都觉得中国的汉字是最能表达人的想法的文字。简单的四个字,却是两个多小时电影的梗概。
电影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无助”和“无知”
赞恩的父母送走萨哈时的无助,
赞恩送走维纳斯时的无助,
赫拉剪头发时的无助,
萨哈对于生理期得无知,以及他认为阿萨德是好人的无知,
赞恩的父母认为对待孩子们的方式并没什么不妥的无知,
阿萨德觉得萨哈十一岁嫁给他是理所当然得无知,
无助看起来很可怜,但无知却看起来很可悲。
好在我也在影片中找到了温暖,
①法庭上,赞恩的母亲说:为了养育我的孩子们,我可以做任何事情。姑且不讨论她的无能为力,光从她的想法上,她从小也是那样过来的,她把萨哈送出去是为了让她有一个睡的好,吃的暖的地方。在她的认知中,那样是女儿最好的归宿,身为一个母亲她很努力的在生活。
②当赫拉知道自己的孩子可能被拐卖了之后,仍然在法官面前表示相信赞恩。她与赞恩相处时日并不长久,但却愿意相信赞恩。赫拉身为一个母亲,也在很努力的生活。剪去头发,把自己能付出的全部付出了。
③赞恩的懂事和早熟,他懂得要保护自己的妹妹,他知道该如何生活下去,对于赞恩,我觉得心疼,更有偏爱。看到他整日瘪着嘴,脸上有着十二岁小孩不应该出现的忧愁。听他编织各种谎言去谋生,我有的不是惋惜,更多的是欣慰。他有能力去养活自己,虽然这种能力并不是很光彩的能力,但是在那样的状况下,小赞恩可以活下去就是成功。直到最后小赞恩的微笑,我才看出了属于他那个年龄应该有的童真,我明白以后的路他一定能好好走,光彩地走。
生而不养,是影片的中心论点。赞恩的母亲到最后还要生孩子,赫拉自己是黑户还要生下维纳斯。“生”本是带着爱的,而到了赞恩那边却演变成恨。维纳斯未来或许也会恨着赫拉。身为母亲她们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她们能给予的“爱”却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健康”的长大,那么我希望母亲不要轻易地将“爱”去扩散。想要实现“生”,请先考虑“养”。
爱本没有错,错在无力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