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菜根谭(七)

真廉无廉名,大巧无巧术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译文】一个真正廉洁的人没有廉洁的名声,为自己树立廉洁名声的人,正是贪图廉洁的名声才这样做;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会卖弄小聪明,那些玩弄小伎俩、耍小聪明的人,其实是为了掩饰他们的笨拙无知。

【理解】《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里老子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分析了巧与拙的辩证关系。认为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在这种顺应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

天理路上宽,人欲路上窄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5]。

【译文】真理大道十分宽广,只要人们能在这上面稍微用些心思,就会觉得心胸开阔、光明敞亮。欲望之路十分狭窄,人刚踏出一步,就会觉得面前都是荆棘与泥泞,简直是寸步难行。

【理解】《礼记礼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曰:食色性也。存天理,去人欲。即心中纯乎天理,廓然大公,无一丝一毫人欲之私。去人欲,去除的是人心中的私欲,如好色、好名、好利。而不是消灭人的一切欲望。人正常的欲望是无法去除的。只要做到王阳明所言“須是平日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一应私心扫除荡涤,无复纤毫留滞,而比心全体廓然,纯是天理,方可谓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方是天下之大本。(必须把平日里好色、好利、好名等事一一扫除干净,丝毫不留,而心理纯然是天理,才可以称之为喜怒哀乐未发出时之中正,这才是天地间中道之根本)便是做到“存天理,去人欲”。

一起欲便觉,一觉便转念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错过。

【译文】当心中念头产生时,只要一察觉这念头是走向欲望之路的,就立刻把这念头拉回正道上来。欲念刚一产生就立刻发觉,一发觉就立刻把念头转到正路上来,这是把祸害变为福气、起死回生的关键时刻,万万不可轻易错过。

【理解】王阳明认为,把心上的灰尘去掉,回到本来面目,天理在心中。但由于人受到世俗浸染,使原来存在于内心的天理受到蒙蔽,灭人欲要做到知行合一,心如明镜,拿这面镜子映照世间万物,以此采取行动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本文收录于《菜根谭》学习专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2.05.15周日阴D135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34 《菜根谭》修身篇 16 苦心常悦心,得意生失意...
    岁月莲上写诗阅读 3,940评论 0 1
  • 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
    Smallbore阅读 4,440评论 0 1
  • 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
    屋边星光阅读 11,157评论 0 0
  • 「扫地白云来」,才著工夫便起障。「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 造化唤作『小儿』小儿,切莫受渠戏弄;天地原为『大...
    Mzk_阅读 4,722评论 0 0
  •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
    名可谷阅读 5,004评论 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