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的一个考虑是,大学如何帮助学生从本科过渡到大学之后的生活。一所理想的学校会主动为所有专业的学生介绍各种机会。另外,学校愿意为你做长线投资,而不是等到大四才临时抱佛脚,简单地把职业技能包装成“领导力”卖给学生。
相较于到底去哪所大学,更重要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要上大学以及如何利用大学教育。在计划想上的大学名单以及访问校园的时候,你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你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和老师的质量。了解一所学校最理想的方式是到课堂试听,而大多数大学申请者做不到这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就“本科教学质量”做了排名,但是这个排名里往往会出现一些在综合排名榜上见不到的学校,因此还是值得参考的。
这里还有一种更大胆的选择:放弃大学。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从哈佛大学辍学后成功创业的故事不知道激励了多少新人,如今的年轻人蠢蠢欲动,争先恐后去模仿两位前辈的事迹。当然,如果你是一位计算机天才,这可能是值得考虑的选择,否则这将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就经济回报而言,不论是个人的薪酬、就业竞争力还是长线上升空间等,拥有大学学位都是一项很好的投资,甚至是一项最好的投资。
不论就读于哪所大学,一定要学会主宰自己的教育,而不是让教育来支配你。首先,毋庸置疑,教师是关键,初到大学,我们要以敏锐的感觉迅速寻找良师,并要勇于在课堂之外同他们建立关系。再者,大学教育要先帮助我们成人,后帮助我们获取某领域的专业技能,因此选课的原则就是如此。至于具体的专业选择,那要听从你的直觉,一定要选择一个让你能够兴奋四年的专业。大学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大学代表着人生一机会,善待这次机会,不要着急去成为自己心中早已计划好的那个人,而是成为你自己从未遇见的那个人,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做到这点,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你就读的学校,而是你自己本身。
——摘自《优秀的绵羊》第十章
整理:林薇
高考后家长和考生都会遇到填写志愿的问题。有些家庭早早定了方向,一部分家庭是家长和考生都不清楚,还有一部分是家长和考生的想法不一致。其实,如果参加国内的高考、考分不够上一本的话,那以上作者所提的建议基本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你最需要考虑的是所填报的学校或专业的就业率怎样、考研的成绩怎样。如果考分够得上一本,那家长和考生都应该思考一下作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了。